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寻找突破:基层人大制度改革实验(2)

四川广汉人大代表履职实验

几乎在四川省罗江县进行县人大代表专职化实验的同时,四川省广汉市人大开始在代表兼职制基础上探索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的新实验。

广汉人大代表履职实验简介。广汉人大代表履职改革实验自2010年6月开始,持续至今。改革的初始方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设计,后经广汉市及有关乡镇不断完善成型。广汉市人大常委会和广汉市向阳镇(党委和人大主席团)是这项改革试验的主力军,它们分别制定了两份有关履职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广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市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有关规定》和《中共向阳镇委员会关于建立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平台的实施意见(试行)》。广汉人大代表履职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在人大代表兼职制的基础上,强调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职责;改革的体目标是发挥人民大表制度的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主要任务是为人大代表履行法定职责创造条件并建立制度规范。

广汉人大代表履职制度设计。为了让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更好的履职,广汉人大代表履职制度改革实验设置了一些履职平台。一是在市、乡(镇)分别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室,工作室公布人大代表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由工作室工作人员为来访选民预约、联系人大代表。二是在行政村建立市、乡两级人大代表活动室,通常是在村委会办公楼内专门设置人大代表活动室,作为该村人大代表与村民们联系的固定场所。三是经人大代表申请,乡镇人大主席团或县人大常委会批准之后,人大代表在家中建立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点,便于群众就近与人大代表联系。四是设立辅助组织,在各人大代表工作室设立社会专家志愿者团队,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广汉代表履职改革实验的核心制度设计是将代表联系选民的职责制度化,实行代表履职登记与公式制度。相关文件对每位市、乡人大代表走访选区的频率和联系选民的次数做出硬性规定。人大代表履职需要建立工作台账,登记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代表调查摸底的情况、解决措施和落实情况等重要信息。工作台账对外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广汉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主要的工作方式是群众约见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主动走访群众、定期与不定期的代表与群众的座谈会。按照广汉市人大常委会的规定,县人大代表在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流程是:群众—人大代表收集意见—梳理问题—志愿者进入会商—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上级部门反馈—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建议或答复—群众。向阳镇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群众—代表服务点—镇党政相关职能部门、市党政职能部门—代表服务点—群众。如果人大代表对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不了解,则可能借助于志愿者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工作流程也相应变为:群众—代表服务点—志愿者—镇人大、镇辖区内政府下派机构与职能部门、村委会(或居委会)—志愿者—代表服务点—群众。通过人大代表接见人民群众、反映群众心声、调查研究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许多社会纠纷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置,避免演化为激烈的官民冲突,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广汉人大代表履职实验的初步效果良好。群众到代表工作室、代表服务点反映问题比较积极。通过人大代表的中间作用,一些困扰人民群众生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广汉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起到了畅通信息渠道,服务群众生活的功能,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

广汉人大代表履职实验的评价。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期间发挥功能的基础和源泉在于其闭会期间的活动,如果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不紧密联系选民、不认真调查研究,那么他们在人大会议上几乎不可能有称职表现。在人大代表兼职制的大环境下,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期很短,大多数人大代表闭会期间除了偶尔参加人大常委会和代表小组组织的一些活动以外,很少与选民联系,造成民意表达不畅,人大代表的代议职能虚化。我们应重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活动,应明确规定其闭会期间的职责,促使其多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心声。广汉人大代表履职实验正是专门针对目前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联系选民少、履职活动虚化的现实而展开的重要改革。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标签: 基层   突破   改革   实验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