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事政治 > 民生热点 > 正文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惠及世界

图为海南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旗帜鲜明地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主动作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深刻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当前,《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已从传统的“边境开放”延伸至“边境后开放”,深度触及国内经济制度安排。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国内外规则相通相容,这是中国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向着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扩大自主开放是中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主动、国际竞争主动的必然选择。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体现自主性,在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平台开展有节奏、有范围、有层次的主动开放,更好发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作用。

中国目前在国别、区域、产业的协调开放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均需要通过协调开放促进协同发展。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并重,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的洼地变为开放的高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激发整体效应。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全球经贸合作机制碎片化、区域化和分散性特征日趋明显。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中国积极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措施,激发贸易投资活力。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外贸韧性与活力持续彰显。202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质量也大幅提升。对外投资覆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投资”遍布全球。

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中国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中国发布了新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限制措施由31条缩减至29条,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的限制措施。在深圳等四地正式开启“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持续放宽数字领域外资市场准入,国内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水平持续提升。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中国先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对开放发展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22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约1/5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379项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推进高水平开放等方面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启动封关,将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中国已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2024年,中国与自贸伙伴货物贸易额超过19万亿元,与自贸伙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共建“一带一路”展现新作为。中国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各国的互利共赢。近年来,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达22.1万亿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2000亿元,与共建国家合作的项目中,既有标志性工程,也有“小而美”项目。

在自身高质量发展中惠及全球

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中国将坚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在自身高质量发展中惠及全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是深化制度开放,完善开放新体制。优化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优化数据交易与跨境流动规则,加强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创新。加大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力度,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前沿领域规则制定中贡献“中国方案”。

二是扩大自主开放,增强开放新优势。以海南自贸港封关为契机,构建高水平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枢纽。

三是促进协调开放,构建开放新格局。加强产业协同开放,在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开放基础上,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国内外市场开放协同,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构建内外贸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强区域开放合作协同,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推动融合发展。

四是实现共赢开放,拓展开放新空间。进一步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深化经贸产业合作与人文交流。拓宽“一带一路”合作新领域,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提升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推动安全开放,筑牢开放新屏障。推动政府各部门协作,增强开放风险监管合力。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聚焦投资、贸易、金融、网络、生态环境、文化安全、人员进出、反恐反分裂、公共道德等重点领域加强开放风险监管。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妥善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投资限制措施,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作者:顾学明,系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