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事政治 > 论坛特稿 > 正文

文化大发展要努力推进“三个融合”(2)

核心提示: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准确把握文化发展基本规律,准确把握文化与科技、金融等资源要素的紧密联系,按照通盘谋划、整合资源、借力打力的策略,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以及文化内部资源的融合发展

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作为最有活力的发展方向,在其初创和成长阶段,特别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政策层面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要完善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税收、金融、土地、工商等优惠政策,搭建投融资、版权交易、中介服务、展览展示等四大文化创新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文化科技创新资源系统,为文化产业加速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完备的配套政策支撑,为文化科技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归结到底靠人才的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既是文化专才学习吸收新兴技术的过程,更是科技人才拓展文化发展空间的过程。近年来,湖南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了大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科技人才投身文化建设。抓好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领域,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引领文化科技创新的专门人才,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汇聚智力资源。

推进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

金融支持不足、资金短缺一直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必不可少。促进金融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扩展金融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更可以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

上市是企业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资主渠道。湖南省文化企业已有中南传媒、天舟文化等企业上市,上市企业对形成文化产业高地、展示湖南形象、激发产业活力、提升区域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因此,在原有上市企业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文化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加快企业股改步伐;要多管齐下,拓宽企业上市渠道,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上市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

依靠湖南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加强资本运作,推动优势产业跨区域、跨行业发展与并购重组。通过整合湖南广播影视资源,积极推动湖南广电、中南传媒与动漫、演艺产业的强强联合。在此基础上,打造湖南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四大优势产业领域的航母。为鼓励和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上市公司增资配股、定向增发,地方政府和金融主管部门可以给予政策倾斜或提高审批效率;本土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为其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同时积极引进风险投资的战略投资者。

促进文化企业与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合作。在文化产业领域,湖南已经取得农行、国开行共220亿元授信,但这对于龙头企业的跨区域发展、跨行业整合远远不够。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大型银行的合作,为大额资金融资构建后盾。比如支持广播影视业的“影像中国”数字出版及交易系统、长沙地铁及城铁数字多媒体网络建设和张家界国际影视文化城项目的建设;支持琴岛演艺在全国范围内的跨区域经营,扩大湖南演艺行业的影响力;支持湖南宏梦卡通走出长沙,实现从动漫制作到发行、动漫产品销售和产业园区建设的多元化动漫产业集团。

挖掘本土信托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优势。信托具有融资与产业投资的双重功能,并且融资规模大、期限长,这是银行和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湖南文化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具有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裕的优势。截至2012年7月底,单湖南省建设银行一家就对全省文化产业客户签约综合授信金额超过320亿元。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湖南信托的优势,发行结构化的大型文化产业信托基金,投资于龙头企业,支持其重大项目的融资。

鼓励本土银行机构支持文化企业融资。长沙银行上市进程加快、华融湘江银行的成功挂牌、吉祥保险的成立、农信社的顺利重组以及村镇银行的蓬勃兴起,标志着湖南金融迈上新台阶。在此背景下,应尽全力挖掘湖南金融资源,积极引导本土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放贷,积极引导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以及各城市商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企业。鼓励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信贷投放,并鼓励银行与企业达成合作伙伴,从而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严俊(见习)]
标签: 文化   文化大发展   融合   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