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服务仍需完善提升 优化和改进始终在路上
前进路上多荆棘,凝心聚力建新功。对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绿色出行实践,不少人在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客观、中肯的建议。
从北京来的陈浩乾一行5人提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意识还需加强。比如在高铁站、高速路出口,应多设置提示牌,让外地游客知道可以怎么到这儿来。还有一件事他也很疑惑,“非工作人员的摆渡车只在9:00—18:00运营,那如果我住在园区酒店,出来玩了晚上怎么回去?要步行进去得走三公里呢!”
“雄安的定位是绿色、创新、智能,希望到了城市交换中心就能强烈感受到。”来自上海的刘一兵建议,“比如,可以将摆渡车设计装饰得更具有雄安特色,同时应该设置智能凉亭、绿色遮阳棚等,这么大的换乘停车场没有个凉亭,夏天确实太晒了!”
“公交车上太拥挤,夏天有味儿,怎么解决?现在的免费模式相对单一,可以适当引入市场手段提供多元选择,比如电动出租,供带孩子和老人的人付费使用,价格要公开透明、别太贵。”雄安市民石玲艳建议,“发车时间有点晚,夏天想一早趁凉来逛,建议根据季节调整。”
“园区内引导标识不够,候车处没有遮阳篷,候车时间比较长,年轻人都受不了,何况老人孩子。建议班次智能化一点,不超过5分钟间隔或坐满就走。”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游览的贾亚倩说,正值暑期,来的人多,园区还应该利用新技术新应用设置合理的引流措施。
对访客的感受,雄安集团的李秀平和运营团队也深有体会,“我们通过微信、APP和实地走访收集到了好多意见,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力求让服务更细致、更贴心。”
绿色出行的雄安实践,离不开雄安所有市民的理解与支持,也需要管理方拿出改进方案,完善管理提升服务。李秀平坦称,“起步不完美,需要大家提意见,希望大家多支招,我们也永远在完善和改进的路上。”李秀平透露,除了现有的公共接驳车、共享单车,下一步还将提供可租用的共享电动小汽车,未来还有无人驾驶汽车等可供选择。
确实,绿色出行,不仅需要人们转变思维,更要人们保持耐心。而最大的支持,莫过于保持耐心,多为建设者留出空间和时间。正如李秀平所言,“我们要做的是与‘千年之城’相匹配的交通体系,要让大家在这里看到、感受到未来雄安的高质量生活,试点路上的问题和经验都是未来雄安的借鉴。也请大家给我们一些时间和耐心。”
专家:雄安绿色出行起步好 要坚持试点、推广
“雄安绿色出行的思路和理念是对的,希望社会各界都要多给一些支持和理解以及耐心。”参与雄安新区交通规划设计的赵鹏林认为,要解决城市拥堵,就要建立一个不依赖燃油小汽车的绿色交通体系,要点有二:一是能源清洁、二是人均能源消耗要低,所以必须走绿色公共交通这条路。
目前,雄安新区的智慧公交已开始在市民服务中心试点。未来在雄安可以自主选择出行目的地,公交调度系统智能生成线路,再按需调度大、中、小各型车辆,实现点对点直达,无需倒车换乘,进而提高出行效率,这将进一步为绿色出行提供便捷、舒适的支撑。
“雄安在绿色出行上走在了前面,这是个好的开始。” 赵鹏林认为,未来雄安的启动区、起步区,尤其是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进城的地方,也应该按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这样开展试点。赵鹏林进一步指出,在绿色出行方面,不仅要引导市民逐步转变思维,让更多人自愿选择绿色公共交通,同时还要通过政策引导,用各种方法鼓励、奖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人。
“接驳换乘只是减少燃油车和个体机动化的方式,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市民出行品质,核心是构建智慧公交系统,提供高效、舒适、满足各类出行需求的公交服务。”参与雄安新区交通规划设计的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工程师由效茗介绍。
雄安的绿色出行实践,不仅获得越来越多访客的认可,还将被其他城市复制。今年5月底浙江某市考察团到雄安新区考察,带队的市长就对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绿色交通方式印象深刻。他表示,2022年该市将举办国际重大赛事,在运动员村和运动场馆区域将学习借鉴雄安绿色出行经验,绝不让燃油车进入,还要参照雄安模式来运营绿色公交。
扶老携幼在市民服务中心游览。施云娟/摄
未来:坚持世界眼光,创造绿色交通的“雄安质量”
坚持公交优先,综合布局各类城市交通设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这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实践绿色出行的同时,为了让未来雄安的交通建设更符合“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雄安新区还组织代表团赴法国、英国、德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团了解到,法国拉德芳斯新区公交出行率达88%;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地铁和便捷的公交是商务人士的主要出行方式,随着公交出行习惯的养成,较大规模的地下停车场使用率不断下降。
“参访完拉德芳斯园区和金丝雀码头后,对于雄安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这个目标,我们更有信心了。”代表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绿色交通方面,代表团还与伦敦交通署就全方位交通咨询达成合作意向,其将从城市系统角度为雄安提供交通咨询方案。
市民服务中心内的定制共享单车。施云娟/摄
要想真正实现绿色交通,就必须由倡导、引导走入确保层面,让人们的出行更便捷、安全、舒适、绿色。下一步,雄安还将在城市交换中心打造一个集交通换乘、汽车保养、餐饮、娱乐、购物、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优化换乘方案,增加车辆、完善骑行道和慢行道,使坐公交比开车更便捷、舒适,让换乘公交系统成为自然的选择。
“我们会参考一些欧洲国家的做法,在优化硬件、服务的同时,给予选择公共交通的人各种优惠。”由效茗说,“还将多举措鼓励自行车出行和步行,打造一个绿色宜居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创造绿色交通的‘雄安质量’。”
“未来雄安的路上,不存在堵车。路都是留给人的,有专门的骑行道,大家可以在这里畅快呼吸,自由行走,不用担心尾气和安全。我们要实现总书记提出的满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宜居安全的雄安。”李秀平说,雄安的绿色交通,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