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辉煌成就,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以当代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为背景,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方面,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有重大创新。
一是,明确提出总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与过去的提法相比,这里增加了“美丽”两个字,是指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使总目标的内容更全面了。其次,这里将过去提法中的“国家”改为“强国”,从而使总目标的标准更高了。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过奋斗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即分两个阶段、奋斗3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我国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达到的战略目标的基本提法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按照报告提出的上述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则意味着我们党原定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将在二〇三五年提前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对我们党以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二是,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并不断增长,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有更高的多层次的需要,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也日益增长;同时,我国虽然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报告中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崭新表述和科学判断,符合我国新时代的客观实际,关系我国新时代的发展全局,是对我们党创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包括其他一些内容。例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对发展内涵作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点的全方位拓展,集中体现了我国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又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观点,这是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和最大亮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纲领
十九大报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纲领。新纲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其主要内容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坚定不移”。
(一)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体制、社会治理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活力,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坚定不移实现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之要,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之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核心,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协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使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促进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决定性因素在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使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四个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