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独家 | 谨防穿上了“新外衣”的形式主义(2)

核心提示: 形式主义流弊已久,新形势下又不断流变、形式翻新,在党的执政工作中惯性存在。既然形式主义有惯性,那么通过对形式主义者教育改善、制度制约、监督和惩治这样的外力来制止就是必须的、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通过教育改善、制度制约、监督与惩治,制止形式主义的惯性

形式主义因片面强调形式,故而崇尚空谈、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妨碍了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影响了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和科学决策;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使得歪风邪气蔓延,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的关系,阻碍国家治理;劳民伤财,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人们弄虚作假、思想怠惰的观念。可以说,形式主义误国、误党、误民,贻误工作,贻误事业,贻误信仰,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害。因此,必须有效制止形式主义的惯性存在。

制止,意指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在此使用“制止”,一是因为根据惯性定律可知,受到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那么形式主义的惯性通过外力改变也是必须的。所谓外力,相对于党员干部形式主义的主体自身而言。二是因为形式主义在中国长期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并且存在时间久远、影响深刻,积重难返,要彻底消除非先外治后内治不可,由外而内、循序渐进符合实际情况,且符合形式主义消除规律。笔者正是在惯性意义上,从总体上提出了三点外力制止形式主义的对策。

第一,教育改善。党员干部要接受或加强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具体又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实践观教育、利益观教育、群众(史)观教育、事业观和政绩观教育。这些教育有的需要补课,有的需要加强。党员干部必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科学、高尚和务实的思想路线。二是工作作风教育。这里强调党员干部的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法、切切实实有效的工作目的和以百姓满意不满意的工作评价标准来开展实际工作,克服错误“政绩观”和只图形式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学习真干、实干、苦干、巧干的工作方法;善于学习忠于党和人民、崇尚实干、恪尽职守、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善于学习戒虚、戒松、戒浮、戒懒、戒奢、戒贪,坚持讲真话、使真劲、用真功、务正事、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习惯 。

第二,制度制约。要制止形式主义,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一要健全防止形式主义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二是要健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三是要健全侧重防止形式主义的绩效、作风考核和评价制度。四是健全针对形式主义的官员问责制。五是落实细化党员干部关于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与评价办法。

第三,监督与惩治。在监督方面,不但要健全监督制度,还要完善监督机制,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方法、监督过程来阻止形式主义的大肆流弊,推行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党务、政务、司法,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为外界积极创造监督的条件。监督党员干部那些以形式主义的学风对待学习、以形式主义的办法对待问题、以形式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以形式主义的方式对待组织 的行为和现象。

监督是动态过程,而惩治则是监督的结果之一,并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通过惩治制止形式主义,就是要通过适度可控的惩治原则、惩治手段、惩治过程来达到对形式主义主体的震慑、处理和警告。必须根据情节和危害以党纪政纪给予相应处分,根据形式主义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给予相应的惩罚。事实表明,惩治效果显著,比如在反腐中惩治的外力介入深得人心。可以说,监督和惩治是见效最快、影响最大的外力,是制止形式主义惯性的重要的外力形式。

消除形式主义仅仅有外力干预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对形式主义的文化、社会、历史深层次的根源釜底抽薪,那么就不可能真正除弊。但是,加强外力作用是有效的突破口,也是外力向内传导的基本前提,因为外力也是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集中体现和抓手,外力制止形式主义取得的成果会进一步形成和影响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进而进入形式主义源头促进形式主义的消除。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隋牧蓉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嫦]
标签: 形式主义   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