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编外”消防员基本来自农村:赚钱不多觉得体面(2)

“柳春涛父母靠收废品挣些钱。”村主任说,柳家搬到滑嘴村的时候,村里的地已经分完,所以他家只能租种别人的田地。只是,在这个村子里,由于都是旱地,只能靠下雨浇庄稼,因此农民也只能种一些玉米、高粱、土豆等抗旱作物。

在2014年8月5日蔚县扶贫办发布的《蔚县贫困村公告》中,滑嘴村被列入了229个贫困村之一。该公告显示,滑嘴村在2013年户数193户,609人,贫困户数89户,贫困人口数369人,该村农民人均收入2406元人民币。

但是,曾经,滑嘴村的农民却并不这样艰难。

煤矿,曾经的靠山

煤,在通往滑嘴村的路上处处可见。

2008年以前,滑嘴村一半的劳动力靠在煤矿打工为生。“下井的工人30天不歇,一个人可以挣到10000元左右,你不下井,也能挣五六千元。”王主任说,那时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

实际上,不仅滑嘴村,滑嘴村所在的南留庄镇,乃至于蔚县,都曾经以煤矿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挖煤,是那个年代,这里的年轻人主要的出路,外面的世界如何,他们并不是那么关心。

“那时候只有来我们这里打工的,我们这没有出去打工的。”南留庄镇南留庄村的村支书老门说,2009年前,算上流动人口,南留村全村居民有万人左右。其实,南留庄村没有煤矿,那里的人们都是去邻村的煤矿上打工,赵广(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赵广(化名),34岁,南留村人。他说,和自己同龄的同学和朋友当时是没有外出打工的。“我们那时年轻人最热的就是下矿,我从2000年开始干,一车给15元,我一天能弄30车,一个月不休息,使劲儿干能上万元。”

赵广说,那时这里的流动人口也多,镇上村里开点什么买卖都赚钱,自己在煤矿干了七八年,由于挣得多,因此即便煤矿不给上保险,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是,现在,赵广的工作是“开黑车”。

县里的转型,年轻人的转变

煤的行情只持续了那么几年,很快,行情过去了,煤矿生意越来越难了。这些年,除了开滦煤矿所属的煤矿还在运营,县里和镇上的煤矿以及私人煤窑关停并转;曾经的靠山不再,县里和镇上开始经济转型,发展旅游产业和设施农业,而村民们也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尽管不满意现在每月两三千元的收入,但是赵广还是选择了留守在南留庄镇,他觉得出去打工和开黑车挣得也差不多。不过,他并非没有注意到现在年轻人的变化:“年轻的全村没几个还在的了,都出去念书打工了。”而南留庄村的门书记说,现在村里常住人口是5000人,这5000常住人口中还有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壮劳力。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编外   消防员   编外消防员   河北   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