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高层动态 > 正文

习近平全方位外交方略解读:主动谋划 努力进取(2)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当今的中国外交,是对过去60多年新中国外交之路的成功延拓,是有重大意义的新发展、新跨越,是对以往外交战略思想与外交实践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外交以此为起点,走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表示,当前中国和国际局势都处于转型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一届领导集体总体思路是展开全方位外交: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相结合。

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习近平: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的正确指引下,我军事外交以创新理念和积极实践赢得了良好开局。从推进大国军事关系到构建有利的周边环境,从为提升战斗力创造平台到争取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全面表现出新一届中央军委的外交风格。通过研究近年来我军军事外交活动和习近平主席一系列军事外交实践,可以看出习近平主席的军事外交思想的内涵和特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中国的大国外交独具特色。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又不无所作为。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主张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

苏晓辉表示,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中国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高度警惕和防范国际上各种反华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中国不会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发展始终是中国第一要务。外交依靠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积极维护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中国不容许在家门口生事,不容许他国为一己之私扰乱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

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相结合

习近平: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切实推进多边外交;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认为,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历史远久,因此,脱不开历史的积淀,但是,现实的关系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需要用新的理念和手段来处理。长期以来,中国奉行的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战略思想。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教授张秋生说,习近平主席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新一届领导人创新周边合作的最大亮点,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国家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吴建民认为,中国外交包含四个大方面: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以及多边外交。习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外交是全方位的,在上述四个领域里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既保持了连续性,又有新的突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对中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中国更多地考虑到对方利益,开展合作时更注意多予少取,绝不搞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在多边外交方面,中国呼吁并积极推动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另外,针对日益拓展的海外利益,中国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记者 黎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