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一次性免费发放统一代码和登记证
会议认为,对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能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实现社会运行效率倍增。会议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在注册登记时一次性免费发放统一代码和登记证(照)。对已设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原则上在2017年底前完成代码和证(照)转换,旧证(照)在到期前继续有效。据新华社
解读
社会办医降“门槛” 打破限制民资医院发展“玻璃门”
新华社电(记者胡浩)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进一步降低社会办医“门槛”,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特别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的格局,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3.9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非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尽管数量增长很快,但民营医院规模却普遍偏小,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社会办医的规模、数量和速度与医改提出的要求仍有差距。
一直以来,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对社会办医进行前置审批,限制外资在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持股比例等,曾被视为社会办医的“拦路虎”。同时,困扰民资办医的业务许可、人才匮乏等诸多方面的现实短板,使得民资医院在发展上面临“玻璃门”“弹簧门”等困境。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取消床位规模等前置条件,取消社会办医数量和地点限制,正是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系统的政策进一步“松绑”,而筹集资金、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举措,更是有利于将“玻璃门”和“弹簧门”逐步打破。
“在推进社会资本办医的进程中,政府这只手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成都市卫生局审批处处长佘芳建议,目前还需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将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纳入各地卫生发展规划,合理规划优先配置;新增医疗机构主要由优质医疗资源领办或由社会资本投资举办,同时引导社会资金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并且,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批准的执业范围、医院等级、服务人口数量等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