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国企负责人代表国企薪酬改革
紧随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地方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将于今年逐步实施。国企负责人如何看待可能出现的降薪?降薪会否影响工作积极性?老总降薪,员工薪酬怎么动?……
新华社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来自各地国资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
一问:降薪会不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保民说,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一部分,作为企业肯定会坚决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不存在是否影响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洋浦开发建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磊说,中央及各省“降低”国企负责人薪酬,实质上是对这一群体的薪酬进行规范管理。十年前,国企负责人薪酬水平相对比较规范,“最近几年有点失控,的确需要规范管理,建立一个基本依据标准。”
二问:高管的薪酬降了后,会不会降员工薪酬?
一位来自国资监管部门的全国人大代表表示,根据相关精神,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不能搞“层层降薪”,不过,企业内部员工薪酬,监管部门将不会干涉,将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
张磊说,国企主要负责人和班子薪酬要规范,但不一定全员都要降。地方国企中层员工薪酬与市场接轨,如果全员降薪,势必影响企业的稳定,中下层员工薪酬还是要保持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公卒说,管理层可以降,职工不能降。管理层也是适当做一些调整,因为农垦集团的薪酬原本不算高。
李保民说,员工“受牵连”层层降薪是绝对不可能的,江铜员工近几年每年都会保持一定比例的收入增幅,究竟增多少,则要视每个单位的经营业绩和每个岗位工作完成情况而定。
三问:负责人降薪后如果企业出现薪酬倒挂现象,怎么办?
张磊说,国企负责人降薪,极有可能会出现企业内的薪酬倒挂(一般员工工资超过高管工资)现象,但这也应属于正常现象,因为一些技术人才的薪酬较高,纯技术岗位的员工薪酬不能压缩,“我国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企业应该提高尊重技术和人才的氛围。”
李保民说,江铜对下属子公司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下了大力气做,真正跟每个岗位的业绩挂钩,效益好、业绩好就多拿钱,业绩不好、效益差就少拿钱。事实上,“有些岗位的薪酬待遇已经超过我本人和总经理的标准。”
周公卒说,有的企业现在考虑更多的不是降薪问题,而是如何采取更多政策激励人才留下来。海南农垦本身薪酬水平不高,已经感觉到吸引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为留住人才,企业会对奇缺岗位、特殊人才实行合同薪酬,采取吸引人才的特殊政策。
国企薪酬改革,要降高管“薪”也要做合理“账”
引人关注的国企薪酬改革2015年将迈出更大的步子。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明确将对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进行改革,这意味着社会一直关注的“国企薪酬改革”按下了“快进键”。
尽管措辞表述不同,去年下半年启动的央企薪酬改革和今年将陆续启动的地方国企的薪酬改革还是体现了基本一致的思路,那就是统筹推进、完善机制、合理规范确定薪酬水平,绝不是单纯的高管降薪,更不是借机加薪。
近年来,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尽管一直在进行改革,却每每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不管是公务员还是国企负责人,不少人提到薪酬改革总会陷入单纯“涨薪”或者“降薪”的误区。而这种思想于改革无益,也与市场经济精神不符。
客观地说,当前不少国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确实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也与本人对企业、社会的贡献不符。特别是近两年来,一些国企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高管待遇薪酬不降反升,甚至涨幅惊人,更是备受争议。这些人自然成为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薪酬制度改革,既是反腐倡廉精神的体现,也是为收入分配改革迈出关键的一步。
但是,不管是企业还是机关单位,其薪酬制度应该明确一个原则:体现价值并鼓励先进。因此,必须加大考核监督,对不合理的偏高甚至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同时,还应考虑效率,对确实有贡献的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水平相当的薪酬,以避免挫伤相关人员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人才流失。要做到这些,最为根本的措施应该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薪酬分配机制。
薪酬改革既要回应社会关切,体现公平公正,更应以此激发体制的活力,让长期以来养尊处优却活力不足的国企不断增强竞争力。总的来说,薪酬改革就是要让有能力、有责任、有贡献的人员拿到相应的薪酬,而对于那些能力有限却尸位素餐的人员薪酬,则予以明确的降低,最终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综合新华社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