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政策解读 > 正文

以区域化党建带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

核心提示: 针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变化与农村资源禀赋差异等因素,金东区以区域化党建创新带动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治理实效, 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以强带弱、抱团合作,农民群众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以强带弱、难事共商,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区域党委发挥其协同作战、合力破难的职能,通过统筹各方合力,以强带弱、集中商议,先进带后进、先进帮后进,有效发挥了强村强企的带动辐射作用。最早试点的赤松镇赤松山区域党委,其下辖的下新屋村是一个镇干部都进不了的后进村,但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涉及该村90宗土地和39宗房屋拆迁。面对村民联合拒拆,该村干部束手无策。赤松山区域党委及时相助,发动周边村的党员干部,以亲情、友情关系分头做工作,仅用一周时间就取得38户签约的重大突破。

集体议事、抱团取暖,解决了以一己之力办不了的问题。区域党委把区域内的各类党组织拧在一起,加强了基层党组织抱团合作,通过集体协商联合解决问题,使原本相互推诿扯皮、单打独斗无力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如多湖街道高教园区党委将上海财大浙江学院、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等3个学校党组织,以及学校周边7个村(社区)党组织共建。区域党委成立后,帮助学校在用水用电、周边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积极协调,实行治安联防,开展公益服务,有效解决了村和学校在用地、治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

资源集聚、服务集中,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服务。区域党委有效整合了辖区内各类服务资源,为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向基层延伸搭建起了高效平台,有效避免了许多部门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各抓各的事、各干各的活”的“单打一”现象,确保了公共服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基本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群众能享受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下接地气、锤炼作风,推动党员干部在一线干事。全区机关干部沉到社区、融入一线,接了地气、正了风气,办了民事、顺了民意,为干部提供了锤炼作风、检验作风的平台。通过建立区级领导包干联系制度,督促区级领导常下基层走走,解决了与基层群众越来越远的问题;通过乡镇党委会进村召开和乡镇干部“在村考勤”,推动乡镇力量主动沉到农村一线,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难题;通过实行机关干部服务社区,全区1000多名机关干部在基层开展服务,变原来浮在机关管理为现在走村入户服务,有效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促进了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作者为浙江省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金华市金东区委书记)

责编/韩冰曦   美编/李智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区域党建   基层治理   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