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公务员涨工资,这事儿到底靠谱么?(2)

一架难以平衡的天平

毋庸讳言,质疑公务员涨薪的那些吐槽,都是有道理的。

首先,是由不透明带来的想象——公务员谁还靠工资活着?福利和灰色收入也得算进去好吗?

其次,是涨薪的先后顺序——难道涨薪也得从人民公仆做起?

还有权力可能带来的寻租空间——连一个蝇头小吏都能贪那么多,公务员的队伍这么不干净,凭什么涨?

天平的这头,是抱怨着工作压力大、“5+2”、“白加黑”、“挣着白菜钱操着白粉心”的公务员队伍;天平的那头,是怀疑着公务员工资构成、对社会公平有着强烈向往的网民与公众。如何“允执厥中”?

要我是人社部长,我也挠头。要是能像以前官员的一句常用语解决就好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公务员工资十多年未普涨,是个不争的事实。去年两会,“沉寂已久”的孟学农因一番“炮轰”而火了一把:“公务员工资十年没涨,上届政府要担当,因为公务员法和财政预算中都有提到,应逐步提高公务员工资。但由于政府缺乏法治思维,各种顾虑导致最后都搁浅。”

公务员薪资不透明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官员队伍中的贪腐分子更给这一事实添了一把火。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的话,按照级别,将县处级以下都划入“基层”的话,那么在760万公务员中,90%以上的人都是“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都很一般。新京报一份统计显示,在20个行业中,公务员平均年收入46207元,排名第13,属于中等偏下。话又说回来,虽然大部分人都属于没有灰色收入的一类,但寻租空间依然客观存在。

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公务员内部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晋升机制还很不完善。一个单位里,年轻人往死里干、老人一天悠悠闲闲、能干的不一定比得上能跑的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去年,有评论说“公务员不涨工资也得好好干”,理论上自然如此。但平心而论,如果一份工作既没能把钱给到位,也不能给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需要仅凭荣誉感和责任心来驱动的话,其实挺难可持续的。毕竟,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人。

侠客岛(微信公号:xiake_island)的观点是,按照国际同行的方式,公务员收入位列社会收入的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是合理的。同样合理的,是按照社会的物价水平和收入增加,给公务员相应的调整幅度。

而从本质上看,本轮调整公务员工资,和反四风、反腐是同样的思路,只不过后者更加重“破”,旨在消除不合法、不合理的收入和隐性的待遇。这种“改革利益格局”的做法,在我们看来,可能未来都会朝“货币化”的方向发展,即公务员拿到手的就是拿到手的,别的,没有——反正最重要的“福利分房”十几年前就取消了。

公务人员的薪资确实“撩人心弦”。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习近平说“只能靠工资”的军队军官,抑或之前因为过高收入而广被诟病的央企负责人,都在此列。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因此这些人的待遇总会引发对于社会公正的关注。但在反四风、控“三公”,直到养老体制并轨、工资调整等一系列动作中可以看清的是,未来公务员的待遇,发展的方向都是法治化、透明化、制度化

文/公子无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公务员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