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领导专家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自主品牌的制约因素和现实挑战。郑新立表示,中国国内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创造中国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刘应杰则进一步提出,中国不能只是世界的加工厂,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必须奋发努力不断从产业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下决心打造中国的知名品牌。吴建民则认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仍属于落后水平,不要追求跨越式发展,路要一步一步走。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依靠消费者的认可支撑的。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什么是自主品牌的真正内涵,通过购买国际优秀品牌,助力本土品牌成长、崛起,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十大领军人物代表从自身企业发展的角度畅谈大国复兴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的责任与担当。李国杰表示,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曙光公司从一无所有到领先亚洲,从开始的被嘲笑到最后的成功创业,就是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陈光标这一话题人物在此次峰会上一出现就成为媒体记者追逐的目标,作为十大领军人物的代表,他大发感慨,终于有人不再关注我的慈善,而是关注我的品牌了。“很多人都问我,我的钱从哪来的,真正是从垃圾里面拣出来的,他们只知道陈光标这个人,却不知道我做的是一家环保企业,这么多年来,我是辛辛苦苦的赚钱做环保,然后快乐的捐钱,我的钱来自于环保。”
曾被宝洁列为四大竞争对手之一的立白董事长陈凯旋,用“激动的不得了“这句话表达了参与这次峰会的心情,他表示,能从国家层面,由中央媒体主持召开这样的一个峰会让自主品牌企业非常振奋,“我们立白每一分钱都是苦海里面捞上来的,一直是在孤军奋战,最大的靠山就是市场经济”。而立白在创新中做到了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他们的创新,不止体现在理念上,还体现在产品上。东风柳汽总经理程道然指出,汽车行业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行业中面临国际竞争最强的,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汽车本土品牌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东风柳汽用服务来弥补技术和资金上与中外合资品牌的差距,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表示,江淮汽车整体销量在国内可能排前十,但有些产品如轻卡,销量数一数二。他认为企业发展一定要放弃一些东西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将其做强。在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下,不要总妄想着走捷径,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精益求精发展自己的品牌。
当前形势下,中国自主品牌如何走出发展困境,迎来新的机遇。辜胜阻认为,企业的成长壮大,一定需要国家政策战略的扶持。在品牌竞争中,想要超越竞争对手,就需要自主品牌的的各方创新,改变我国经济制造业目前“大而不强”的现状,而创新的背后实际上是价值链的分配,品牌与价值链分配也就是利润分配紧密相连,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一定要转型,关键在“新”。贺铿认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复兴,中国还远远没有到达“中等收入”,为此,我们必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同时我们还要下力气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中国品牌产品;他还认为,创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我们要真正下决心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指出,建设中国品牌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当注意处理好中国创造、中国服务、中国品牌的关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处理好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处理好生产、产品、行销、客户的关系。金碚指出,品牌建设和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文化积累过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和资产兼并等的经济过程与三重文化的交融过程具有不同的时序性,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是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中国企业要有培育全球品牌的耐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尚希认为,在政府方面,推动中国企业的创新,第一是要加强产权保护,以此激发创新的积极性;第二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全国统一的市场规则,第三是要改进创新激励的方式,注重产业政策的正向引导。论坛会议气氛热烈,研讨持续深入,领导专家与企业家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国家治理周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青网、北青网、凤凰、新浪、搜狐、网易等20余家媒体与会报道;人民网、人民论坛网进行现场直播;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等进行现场转播。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其他知名专家、企业家、人民论坛工作人员及媒体记者200人与会。
对于本次论坛会议的更多精彩观点,近期人民论坛杂志、《国家治理》周刊将会陆续刊登,敬请关注人民论坛网对此次峰会的专题报道。(人民论坛记者王慧 王聿枫 张译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