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高层动态 > 正文

习主席的“丝路新语”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原标题:习主席的“丝路新语”

左:重庆铁路西站,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五定货运班列准备驶出。

中:众多远洋货轮在连云港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

右:缅甸仁安羌中缅天然气管道仁安羌分输站。

加强“五通”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第二,加强道路联通。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加强贸易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加强货币流通。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第五,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弘扬丝路精神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我们应该一道努力,倡导文明宽容,防止极端势力和思想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中国将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地区事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推动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2013年9月7日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我们可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新语   丝路   习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