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度假还是培训?培训中心岂能沦为少数人的福利?(2)

担忧:奢华“封闭培训”恐沦为“腐败温床”

这些依山傍水、集中而建的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基本都价格不菲,到底是什么样的培训值得这么奢侈的花费?

某央企设在黄山的培训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集团公司对培训中心实行的是核定负收入指标考核,他们每年被核定的准予亏损指标是不超过400万元,400万元以内的亏损由集团公司承担,管理层和员工工资、奖金等福利一律不受影响。

这家培训中心的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每次集团公司安排的培训活动日程以7天为多,其中留出两天时间任由学员选择在黄山景区或皖南古村落参观。当地同类酒店住宿收费在每天240元左右,但培训中心按报销标准收取每人每天300元住宿费。这样,学员的旅游费用、交通费用,就可以由培训中心从住宿费中挤出来支付。

据知情人士介绍,一些培训中心还同时注册另外一个“某某酒店”“某某山庄”名称对外营业。虽然有两块招牌,培训中心的机构性质实际未变,培训职能越来越弱化。部分培训中心已成为单位内部、尤其是单位领导吃喝、聚会交友的“逍遥之地”。

某央企培训中心同时注册了一个酒店名称。该酒店的餐饮部经理告诉记者,餐厅有十几个包厢,三楼东头的三个大包厢,必须优先预留给单位内部,由公司办公室安排。每晚必须过了19点才可以对外预定。

这位经理告诉记者,酒店餐饮由他承包经营,公司内部的消费记账后直接在上缴的承包费中扣除,一年总计在10万以上。酒店的客房也对外承包经营。这样,实际上是把“培训中心”翻牌之后当成内部的招待所,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为一体,已经完全偏离了“培训”的本意。

有知情人士表示,“以前单位经常发度假村消费券,改制后发券少了,不过员工仍可享受内部低价,如果是领导打招呼,甚至可以免费入住。”

实际上,我国早已有对党政机关“培训中心”的规定。1994年颁布的《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项目建设的通知》、2006年深圳出台的《深圳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改革总体工作方案》等政策法规均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所属企业脱钩进行了规定,并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而这些将群众隔离于大门外的培训中心显然已沦为政府部门封闭式的福利平台,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既浪费资源又涉嫌藏污纳垢。”网友“厘米的问号”说。

呼声:将“培训中心”重新洗牌推向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豪华培训中心腐败浪费的背后,是财务管理的漏洞、是政企不分的病灶。整治培训中心的腐败浪费,将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关键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企改革,让政府管的归政府,让市场管的归市场,推动培训中心改制转型,从根本上杜绝不正之风。

河北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所长王彦坤表示,国家应对“培训中心”进行重新洗牌,摸清底数后,大规模整顿,要将它们彻底推向市场,与原单位脱钩,自负盈亏,独立经营,并规范消费行为,不能以公共资源谋私利,杜绝成为公款消费温床。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表示,要作好甄别、筛选,对不必要的豪华培训中心进行拍卖。从长远来看,应该把政府的培训交给市场,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场地,党校、大专院校也可作为培训基地。

“清理这些‘培训中心’可能会遇到巨大阻力,这些既得利益部门可能会抛出剥离这些‘培训中心’会导致原来的职工就业困难、从市场上找培训场地成本更高等理由来作为借口,因此中央一定要下定决心。”蒋洪说。

“要严格追究领导责任。只要威胁到了官员的乌纱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追究领导责任,违规‘培训中心’就很难得到根治。”王彦坤说。

评论员朱昌俊建议,在反“四风”和禁建楼堂馆所的背景下,国家应对这类打着培训之名而建的“自办企业”与福利式“后花园”,进行统一性的清理与查处。

不少网民还表示,当前中央打虎拍蝇毫不手软,社会法制民主进程加快,公民意识普遍觉醒,众多案例已充分说明,通过体制调整和市场化改革,让众多官办的培训、会议和后勤中心转型需要进一步提速,不能为利益输送和权力自肥预留空间。(参与采写高洁、白林、黄安琪、王立武、周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培训中心   黄山   党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