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政治强人的感性魅力(2)

核心提示: ●将政治与理性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认为它应与感性绝缘,这是对政治的极大误会。政治是人的政治,而人就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只有接纳了感性政治的政治,才是真实的政治 ●罗斯福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充分利用无线电广播的神奇功能,完美演绎了一段强人政治与感性政治和谐交响的神话。凭借其精心设计的“炉边谈话”,罗斯福把低落、失散的民心紧紧地聚拢在一起,让他们看到了家国的希望

政治强人再强大,在民众面前常常都是谦恭、温顺的,成功的政治强人皆善于利用大众媒体为其政治实践服务

大众传媒的崛起推动了感性政治的充分释放。甚至可以说,感性政治是与大众媒体天然勾连在一起的。一方面,大众媒体将政治与公众联系起来,让专业政治走进寻常百姓家,满足了他们以日常眼光看待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大众媒体也为政治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政治表演舞台。大众媒体的背后有无数民众的眼睛,既然他们有对感性政治的偏好,理性政治也不能免俗。政治强人再强大,在民众面前常常都是谦恭、温顺的。更何况,很多成功的政治强人皆善于利用大众媒体为其政治实践服务。在这方面,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罗斯福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充分利用无线电广播的神奇功能,完美演绎了一段强人政治与感性政治和谐交响的神话。上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大萧条,整个国家愁云惨雾,民众信心低落。此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上台后即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提振民众对国家、经济、政府以及生活的信心;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提振经济。提振民众信心,需要总统与民众心连心;提振经济,把美国从经济危机的泥潭里拖出来,则需要政治强人的铁腕改革。罗斯福双管齐下,成功施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还是第一位将广播同民众连接起来、将政治家的个人才智、魅力与广播功能优势完美结合起来的美国政治家。在12年的总统任期内,罗斯福共有300余次用“我的朋友们”在广播上向美国民众讲话。无论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还是在二战时期,罗斯福用他那极富磁性的声音,与危难之时的美国民众交流。无线电广播使这位残疾总统神奇般地发挥出“声音的威力”。罗斯福凭借其精心设计的“炉边谈话”,把低落、失散的民心紧紧地聚拢在一起,让他们看到了家国的希望。历史学家戴维·肯尼迪在他的《摆脱恐惧》一书中这样评价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用既威严又慈爱、虽武断但亲切的语调,安慰一个个忧心忡忡的国民。他的格罗顿——哈佛口音或许会让人觉得自以为是、居高临下,但其真正传递的,则是乐观主义和镇定自若。”同样,评论家埃德温·希尔也说,“好像是一位智慧仁慈的父亲,坐下来同他那些焦虑不安的孩子们体谅、耐心而亲切地交谈”,“总统经空中传播的演说,使无线电广播在伟大政府和国家的意义上人性化。在此之前,无线电还从未被这样人性化过”。

当下中国正值改革深水区,各类矛盾累积激化,内政与外交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需要强人领袖来突破当前的结构性困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强有力地推动中国改革,打破板结的利益结构,强化中央权威,以凌厉之势反腐,大刀阔斧地展开群众路线教育,严肃纲纪,取信于民,渐渐显现强人政治的锋芒。与此同时,善于展示感性政治的魅力,理性政治与感性政治刚柔相济,以饱满的政治智慧和形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赢得了中外舆论的一致好评。但对于身处改革深水区的当下中国来说,要在“感性政治”与“理性政治”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仍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历史和现实均在期待中国领导人以定力、能力、魄力和魅力,完成这一高难度的动作。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强人   感性   魅力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