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论坛特稿 >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每一次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都带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围绕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政策举措,将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每一次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都带来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围绕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政策举措,将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决定》将基本经济制度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基的高度,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坚定性,昭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权宜之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的战略方针。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并进一步指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大大深化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解除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之虑、后顾之忧,也必将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配置方面消除所有制差别带来的偏见和垄断,进而激发民间投资的巨大潜力。《决定》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从允许各种所有制资本“参股”到鼓励“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各类资本平等竞争指明了方向,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着力点。

《决定》提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强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这些新政策,彰显了党和国家下决心破除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和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魄力。

《决定》提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城市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医疗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等领域。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对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技术、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必须看到,全面深化改革对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仅是激励和支持,同时也有规范和约束,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练好内功、提高素质。当前,许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始终徘徊在产业链低端;一些企业无视生态环境保护,粗放型生产经营,造成能源资源严重浪费;一些企业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忽视安全生产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劳动关系紧张;一些企业缺乏商业道德,诚信缺失,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一些大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市场经济将更规范,市场竞争更激烈,优胜劣汰是根本规律,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抢抓机遇的同时清醒认识自身不足,在内部治理、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