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资料图片)
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担任职务的秦伯益院士,是首位获准退休的院士。2004年,秦伯益明确提出退休请求。经过历时一年的主动申请、被拒、力争,最后从总政治部报到中央军委,他的退休请求才获得批准。秦伯益也因此被称作“院士退休第一人”。
导读:秦伯益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是我国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退休院士。他昨天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所谓“院士退出”,制度严密是好事,执行也要到位,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执行不到位,也不乐观。
秦伯益今年81岁,是我国成就卓著的药理学家。他62岁时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曾任工程院主席团成员。除了“退休第一人”,他常被媒体提及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和钟南山等多位院士联名呼吁甚至上书,要求撤销“烟草院士”谢剑平的院士资格。
这次被取消提名资格的其实就是行政渠道
北青报:这次工程院《章程》修订,取消了地方、企业、高校和一些机构的院士提名资格,增加了学术团体的提名资格,您怎么看这样的修订?
秦伯益:被取消提名资格的,其实就是行政这个渠道。无论是被取消的行政提名渠道、被保留的院士提名渠道,还是新增的学术团体提名渠道,我认为目前都存有问题。
当然,不可能三个渠道都取消,被取消的行政提名渠道是问题最大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曙光差点儿当选院士。
张曙光是被铁道部推荐成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候选人的,两次参加增选都以极少的票数之差落选,后来的庭审中还曝光,他曾为参选院士投入2300万元“运作经费”—这样的实力和公关能力,学术团队是没有的。
取消了行政渠道的提名资格,院士提名也可能存在偏见或倾向性;学术团体虽然没有张曙光那样的实力和公关能力,但一旦哪个人被学术团体或院士提名了,其所在单位还是可能会去帮他(她)公关。这些需要更细致明确的规定来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