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保定学院采访亲历记:追梦的青春才无悔(3)

争相报道 支教事迹引发社会共鸣

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本网的报道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媒体同行对保定学院的事迹也给予极大关注。1月15日,《光明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了《安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等也纷纷进行了报道。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相继作出批示,高度评价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优秀事迹和奉献精神。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在接受我们专访时,提到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事迹,他说:“从2000年到2013年,近百名保定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支援西部教育,扎根新疆、西藏等地教书育人,默默地奉献着无悔的青春,真的很令人感动。”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表示,“很感人,要好好总结这个群体,包括学校的教学、教育和管理,深入挖掘。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激励着我们奋进。”

近日,河北省授予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学习雷锋善行河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保定市委做出了关于向“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优秀群体”学习的决定,并授予志愿者群体“感动家乡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好人群体”荣誉称号。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梦?赶考行”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上,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代表也回到了家乡,把他们的所思所想向全省人民作出汇报,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每次报告会都是掌声雷动。

感言 追梦的青春才无悔

图为2000年拍摄的保定学院志愿者在且末县合影。

广漠的戈壁滩上,有一种植物叫红柳。红柳的根可以绵延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红柳的存在靠的就是这样的根。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的学子就像是一棵棵红柳,扎根西部,为广袤贫瘠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把知识和希望传递到最需要的地方。

为了信念,恪守承诺,他们用民族团结的大爱、用矢志坚守的信念、用无私奉献的品质奏响了当代青春之歌。“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是对他们最好的印证,一个个勇于担当、追求梦想的励志故事,还有那安放在西部的青春和梦想,注定被历史铭记。

青年人有梦,但不少人沉于梦想而惰于行动,岂不知梦想唯有靠实干实现。西部支教的学子给青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追梦课,那是一路的艰难和坎坷,经历过才能称得上青春无悔。祖国也有梦,正是像他们一样,一代代的中国人艰苦奋斗和不懈追寻,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保定学院   支教   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