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
如今福州市的很多学校开设了孝亲教育,让孩子们自小培育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学做拗九粥,探望长辈,给长辈洗脚……福州鼓楼第一中心小学今年的寒假作业中就多了几项。
重庆市巴南区教委近日在鱼洞四小启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家庭作业”系列活动。巴南区11万中小学生、26万家长及1万多名教师都要做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熟背、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观。
南开大学近年来蓬勃开展“立公增能”辅学活动,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起来,依托微信、微博、校园BBS等载体,以新颖亲切、学生爱听爱看、乐于参与的方式,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转化为学生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说,当代青年学生多是“90后”,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这一代青年人在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生活习惯、语言表达、个性追求等诸多问题上颇有新特点。因此,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实效真效,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一些认同。
“道德讲堂”已经成为各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抓手。广西大新县以近几年涌现出的各类道德典型事迹为题材,精心编印“本土教材”,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宣讲。截至2013年底,大新县共建成道德讲堂56个,分机关、行业、企业、学校、社区、村镇等6个类型,已开展活动230余场次。
成都市在全市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广泛设立道德讲堂。目前已建成示范道德讲堂100个,标准道德讲堂148个,七大类城乡基层道德讲堂近3500个,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了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故事员队伍,形成了“每月一会”,好人好事大家讲。
广州市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和评选表彰的管理办法,建立排名、点评、督办、问责“四位一体”测评机制,定期组织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以测促改、以评促建。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明单位544个、文明村镇81个、文明社区287个,有力推动了公民道德建设。
把软约束变成硬约束
“面对倒地老人到底要不要去扶,许多人之所以感到犹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害怕说不清楚、被讹诈。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为行善者提供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陈少峰认为,江西、深圳等省市规定见义勇为者如果受到讹诈,政府将提供法律援助并惩罚敲诈诬陷者,这种做法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政策褒奖和保护善行义举。比如,福建规定,见义勇为无房人员享住房保障;广州为见义勇为者解决就医、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北京市对见义勇为者进行终生保障。目前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制定了类似的政策措施。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寇清杰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集聚强大的正能量。
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谢春涛认为,价值观是思想观念,看似只能倡导弘扬,发挥软约束的作用,其实,有些内容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硬约束。比如,诚信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完全可以通过规则甚至法律来使其得到遵守,要使违背诚信原则的人付出代价,甚至很大的代价,从而使更多的人受到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