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建设现代标准厂房,不断提高助推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中国医药城处于重大项目推进的加速期和产业集聚的爆发期,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规划建设中,中国医药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着力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争取以最小的土地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医药城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土资源部肯定和推广。
首先,分类供地,向每平方米要产出。遵循生物医药产业特征,搭建了独立研发楼、生产集聚区、产业化基地等三个层次的项目用地平台,分配给处于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的项目使用,提高单位土地效益,推动土地使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近年来,中国医药城先后高标准建设了一至四期符合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中试厂房及研发楼,总建筑面积为102.9万平方米。目前,一至三期标准厂房已落满企业近300家,项目都已进入全面产业化阶段;四期标准厂房建成启用不久,已入驻海王、大同盟等知名医药企业;由于企业使用需求非常旺盛,目前正规划启动五期标准厂房建设。从“算每亩产出”到“算每平方米产出”,已成为中国医药城的追求。
其次,立体开发,推进项目“上天入地”。打破传统工业园区扁平式、“小而全”的用地模式,积极推进标准厂房向空中发展,基础设施进入地下空间,力求新兴产业用地立体化,实现土地资源共同享用、集中使用、集约利用。中国医药城着力建设工业大厦或工业综合体,在一幢多层建筑里安置几个或几十个工厂或车间。目前生产集聚区三期、四期标准厂房楼高均在4层以上,部分高达10层,就医药制造这个特殊产业来说在全国尚属首创。在建设三、四期标准厂房及新药创制基地时,建设地下车库及地下公共设施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四期厂房建设地下空间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综合管沟面积1.9万平方米,可提供大小型机动车停车位上千个;同时地下综合管沟使得各幢楼间紧密相通,既整合地下利用功能,又方便未来进园企业资源共享。
第三,资源共享,导入“一体化”理念。导入“一体化”建设理念,科学规划和统一建设区内市政道路、电力、通讯、天然气等公用配套设施,合理配置资源,节约开发用地,努力实现投资集约化和效能最大化。同时,着力构建覆盖生物医药产业链全过程的16个公共服务平台,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我国医药物流现行管理规定,每家医药经营企业要有相对独立、符合标准的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仓库。中国医药城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和平台设施改造,由多家企业共用一个医药物流平台,大大提高土地集约度。目前,武田制药、石药集团、泰凌医药等10多家医药销售企业集中在2万多平方米的华为物流平台,年销售额50多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