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政策解读 > 正文

习近平主席外交战略新特点(3)

核心提示: 习主席外交活动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为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外交为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服务,服从于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

昭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外交特色

中国发展的成功举世瞩目,这也使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寄托更多期盼,希望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经济上进行更有实效合作。与之同时,有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增大,对中国强大起来的对外取向捉摸不定,充满怀疑,不断散布种种“中国威胁论”。另外,我国的发展利益外溢,与各国关系更加关联,国内一些人的不妥言行也引起外界的误解和误判。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我国新一代领导人以宽广的全球视野、稳健的进取意识和积极的开创精神,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风貌,在坚持传统外交大政方针同时,与时共进,开创外交的新思想和新道路,昭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外交特色,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光辉的形象。

习主席在外事活动中,处处展现出自信、豁达、睿智和真情特点,以其亲切踏实的风范,宽阔大度的胸襟,勇于创新的思维,赢得普遍的赞扬。

第一,站在战略的高度,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把中国梦与世界梦以及各国人民的梦想有机联系在一起,倡扬我国关于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主张,有力驳斥了歪曲中国的“国强必霸”谬论。

第二,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一些列新倡议,鲜明而具体地推进我国合作共赢的战略观念。

第三,提出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和增强国家亲和力的思想,强调“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做好人脉工作。访问非洲时,提出“真、实、亲、诚”四字方针。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又提出“亲、诚、惠、容”的理念,充分显示出博大和自信的胸怀。

第四,发展我国同各国互惠互利、同舟共济的传统,大力弘扬新型“义利观”。主张对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应义利并举、义重于利,在利益上要有予有取,有时要多予少取,甚至只予不取,把我国发展战略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接起来,为正确处理南北关系和南南关系,深化国家之间互信合作树立了典范。

第五,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倡导安全新理念。习主席提出,“国际社会应该倡导集体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方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他与美国奥巴马总统达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把不冲突、不对抗列为核心内涵之一,表示愿与美国携手合作,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推进器。

所有这些,都极大丰富了中国外交内涵,为探索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大国外交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国际环境这一核心

习主席外交活动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为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外交为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服务,服从于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

外交讲大局、全局,外交离不开国内,要妥善处理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这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而且要落实到具体规划上。习主席外交活动都是立足于大局、全局,着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他不辞辛劳,广泛做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工作,在各种多边外交场合阐明中国的发展目标、道路和立场,主动提建议、出主张,发挥中国的参与、决策和话语作用,引领这些多边机制朝正确方向发展,树立了我国的新形象,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习主席明确表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也绝不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我国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争端,但同时也坚决维护我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

中国有14个邻国,另有6国隔海相邻,周边环境相当复杂。无论陆地还是海洋,中国都是一个大国,陆疆海域安全都需维护。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加强安全保卫力量建设,完全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也是维护和发展良好周边与国际环境的重要条件。习主席指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增强”,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外交是国家综合力量的体现,又为国家发展服务。一年来的实践充分显示出,新一代领导人具有娴熟把握国际局势变化的能力,妥善处理国外国内两个大局的智慧。

(作者为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会长、前驻英大使)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习近平   外交   特点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