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刍议(2)

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在我国推进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作用,是一种对权力进行约束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是确保领导干部的责任真正得到落实的重要保障。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挠,给引咎辞职制度的组织实施及其成效带来破坏,当前引咎辞职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对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追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其成效并不令人满意,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必定影响《公务员法》及其他相关引咎辞职制度的真正推行,有损我国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和领导干部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良好的形象。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有着法治和民主的政治土壤,所以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并成为推进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因为受到传统的官本位等观念以及官僚作风的影响,加之社会公众监督体系和民众的监督意识落后,导致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在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而言,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相关党政机关的权责划分不明,无法追究领导干部责任。有明确的权责划分,是追究领导干部责任的前提,在责任和权力划分不明的情形下,也就无法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权责不分的具体方面主要体现在党政不分、党政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党政领导的硬性个人负责制等方面;第二,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我国《公务员法》及《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党纪规定了领导干部应该引咎辞职的具体情形,给引咎辞职制度的执行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依据,然而,究竟何种情形属于领导干部的“咎”的问题,目前的相关规定不够明确、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导致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其范围仅仅局限于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及严重违法违纪事件的责任追究,在领导干部的决策错误、决策失误而导致党和国家重大利益损失时如何追究责任,以及在用人失察、行政不作为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第三,在某些地区、极少数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异化为“有咎”的领导干部的“避风港”,甚至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被引咎辞职的官员大部分低调复出,甚至许多领导干部反而得到升迁,引咎辞职成官员的‘带薪休假’,在民众中造成了极大危害。”⑥第四,缺乏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后续管理,我国大部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之后均保留公务员身份,并且有许多领导干部在引咎辞职不久之后复出为官,重新得到重用,和西方大部分发达国家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之后必须退出公务员队伍的做法有较大差距,从而使引咎辞职制度丧失或者大大减小了“问责”官员的功能作用。

完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建议

由于受到传统思维观念的强势影响,我国目前虽然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党纪、规章等形式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并且使引咎辞职制度成为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系统性工程,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在短期之内得到实现。

针对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设想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第一,在全体领导干部中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摈弃和现代政治制度不相适应的“官本位”意识,切实转变官员的执政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同时,切实转变社会公众舆论的权责观、政治观,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第二,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更好地发挥道德约束、自我约束在党政权力中独特的功能作用,培养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第三,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相关配套制度设计,包括:健全和完善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实现“职、权、责”的一致和统一,并正确处理好各种领导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健全完善党政重大决策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体制,在重大决策的论证、执行等各程序均保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体现民意;从制度设计上解决引咎辞职领导干部的后续管理,并解决其后续出路问题,对造成特别重大损害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之后,须永久或者在较长时间内对其“复出”进行合理限制,推进引咎辞职领导干部的出路步入程序化、规范化轨道。第四,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推进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完善。当前我国的《公务员法》以及《行政监察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进行了规定,但是当前法律的规定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为此,需要对引咎辞职的具体标准、批准主体、批准程序、后续管理等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便于在实际操作中执行。

(作者为苏州大学副教授)

【注释】

①黄少非:“喜闻副县长引咎辞职”,《南方日报》,2003年4月8日。

②洪佳茗:“两起两落孟学农:任北京市长93天因非典引咎辞职”,《南都周刊》,2013年3月26日。

③柴骥程,傅丕毅:“浙江海宁‘2·15’特大火灾事故处理 市长引咎辞职”,《半月谈》,2004年第8期。

④汤计:“内蒙女检察长因豪车事件受处分并引咎辞职”,新华网,2009年12月20日。

⑤佘海军:“缘何官员‘引咎辞职’落实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年12月9日。

⑥“问责官员免职被指成‘带薪休假’”,《新京报》,2013年8月2日。

责编/丰家卫(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引咎辞职   领导干部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