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适当展示自己的软实力。这次波及中东多国的政治动荡到底有没有幕后推手,这究竟是西方大国的阴谋还是这些国家人民的民主自觉?中东国家的政治动荡会不会扩散到西亚、北非更多的国家?虽然从目前来看,这次政治动荡在开始阶段既没有西方势力直接插手,也没有伊斯兰激进组织策划,我们也愿意相信,这次事件是西亚非洲各国本土化的政治民主意识的自觉,是这些国家寻求民族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开端,但是这些国家未来政治演化的方向却不一定不受其他政治力量的影响,西方势力和宗教激进组织一定不会错失良机,会想方设法影响这些国家下一步政治演变的走向,因此我们应该高度关注。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主要的西方大国已经开始对这些国家的政治进程积极施加影响了。当利比亚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西方的心愿时,他们就开始公开轰炸利比亚政府的控制区域,同时为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帮助反政府武装训练士兵等。
中国虽然不搞霸权主义,但是在这个地区也有自己的利益,因此中国不能采取隐忍退让、视而不见的策略,而是要采取积极参与的策略,适时发挥适当的政治影响,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一方面是要防止和制衡西方大国完全主导这些国家的政治走向,另一方面也是要扩大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发言权,帮助这些国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为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崛起,中国的成功已经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模式,但是我们在政治上仍然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不能让世界充分认识中国独特的政治文明和和谐世界的价值观。这次中东的系列事件实际上给中国提供了一次证明自己软实力,增强自己发言权的机会,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
其四,树立认识政治现象的不确定性思维。这次中东几国的风云突变,出乎很多观察家的预料之外。事后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分析,什么专权腐败呀,失业率居高不下呀等,但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不能解释既然存在这么多问题,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爆发,尤其是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几乎同时集中爆发。这些现象的发生实际上和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有关,人类社会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切皆有可能”,而在政治领域可能更多。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并非否认客观规律,只是指出规律之外可能存在例外。在今天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社会政治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政治事件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会更加突出。
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政治领导人必须树立不确定性思维,即既要认识到哪些事情是必然发生的,又要认识到也会可能发生各种随机事件。因此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要多做各种可能预案,防患于未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有心理准备,做到从容应对。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政治学系系主任、博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