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事政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田培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作出深刻分析,指出“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为我们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带来机遇和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变乱交织,变的一面深入发展,乱的一面更加突出,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伴随严峻挑战。总体看,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一方面,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各种弊端日益凸显。少数西方国家对多极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明显不适,仍妄图维持单极霸权,但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抵制。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过艰苦奋斗和广泛合作,走上发展快车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25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占世界60%以上。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深刻改写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经济版图。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虽遭遇逆流但仍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将有力促进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为我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和集聚全球资源要素,深化同各国贸易、投资、金融等合作,推进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难得机遇。此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将进一步凸显我国经济“压舱石”作用,国际分工深度重构也将为构建以我为主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提供契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技术创新呈现多技术交叉融合和群体性跃升态势,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更加鲜明,产业化进程加快。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加速迭代、融合应用,我国在部分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新技术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广阔,为我国抢占技术和产业发展先机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封关运作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重大标志性、节点性工程。图为2025年1月12日,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港封关运作项目和配套工程。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全球治理赤字加重、公共产品缺失,全球治理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当口,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符合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团结凝聚各个国家的最大公约数。这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贡献了“稳”的支撑和“进”的动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和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面临诸多外部风险挑战。

全球安全问题凸显,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地缘冲突易发多发,世界动荡加剧,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区冲突延宕外溢,带来的能源资源危机、战略通道威胁、粮食短缺、难民潮等问题,已突破地域边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战略安全威胁增多,拥核国家互信减弱,有可能陷入新一轮军备竞赛,战略安全机制更加脆弱,维护共同安全、构建良性互动的战略格局面临更大挑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共振,周边涉我安全环境复杂因素增多。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向本土化、区域化、集团化方向演进,经济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滋长蔓延,全球化红利消减。尤其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上升,丛林法则回归。美国肆意挑起关税战、贸易战,侵害各国正当权益,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损害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严重干扰中美正常经贸合作,妨碍我国和其他国家正常经贸往来。

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少数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把我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实施全方位围堵遏制打压,筑起“小院高墙”,推行“脱钩断链”,挑起阵营对抗,发动舆论战、认知战,搞意识形态渗透,试图迟滞甚至中断我国现代化进程,我国外部环境压力增大。

二、我国发展具备诸多优势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具体来讲,我国发展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一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突出体现为党的领导的优势,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能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保证党带领人民朝着既定目标接续奋斗;党的创新理论为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指引,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各级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为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发挥示范带头、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组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前沿研究开展集中攻关、加快实现新突破;调动各方面优质资源组织实施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牵引带动作用;因时制宜制定实施宏观政策,实行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高宏观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及时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等。体现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优势,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体现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优势,能够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消费和投资潜力大、空间足、成长性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从消费看,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民生需求更加旺盛,对高品质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长,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形成,也将有力促进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从投资看,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等,将有力拓展投资空间。此外,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也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农业基础不断巩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正逐步形成体系完备、配套齐全、协同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在工业方面,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完整产业体系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潜能,夯实实体经济根基,筑牢经济安全屏障。

——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提升,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多年居世界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我国高校每年培养超500万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专业毕业生,居全球首位。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我国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茁壮成长。此外,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实现从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跨越。丰富的人才资源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创新创造动能。

  “十四五”时期,面对个别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卡脖子”,我国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图为当日参观者观看展出的曦云C600通用GPU芯片。曦云C600是完全本土化的芯片,集成了大容量存储与多种精度混合算力,填补了国产高端GPU在核心场景的应用空白。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摄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滞后;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项;人口结构变化给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提出新课题;重点领域还有风险隐患,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着力加以解决。

三、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建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重大战略和政策举措。要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保持战略定力。历史发展有着内在规律,其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是历史必然。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因为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始终沿着历史前进的逻辑前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发展,牢牢占据道义制高点;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国发展具备的诸多优势将进一步彰显。要登高望远,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乱花迷眼,不畏浮云遮眼,不被带节奏,根据《建议》对“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形势的分析判断,观察时代、把握时代,乘势而进、顺势而为,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抢占先机。要注重向历史要经验、向实践要智慧,总结运用好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我们党战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历史经验,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努力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预判在先、谋定而动,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广泛凝聚力量。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需要乘众人之智、用众人之力,充分激发亿万人民的创新创造活力,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共襄伟业的磅礴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努力形成人人奋发进取、人人恪尽职守、人人尽展才智的生动局面。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准确把握当前社会成员分众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社会交往信息化等特点,提高群众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敢于善于斗争。进入机遇和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唯有保持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意志,锻造敢斗善斗的过硬本领,才能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中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外部围堵遏制打压,要保持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风骨,核心利益不让步,原则问题不妥协,威胁讹诈不退缩,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国际纷争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决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特别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以全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综合施治、协同发力,一往无前革积弊,一贯到底除痼疾,着力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畏难退缩等情绪,以严固本、以严治吏、以严强基、以严正风、以严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及时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

锚定目标奋进。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建议》的战略指引作用,把《建议》精神贯彻到国家和地方“十五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的编制中,强化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监督,健全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提高规划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把《建议》精神贯通到谋划发展的重大决策中,体现到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中,锚定目标不放松,贯穿主题不偏离,抓住重点不散神,协同推进不偏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