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辛苦打拼一年,打工人最大的心愿莫非背起行囊,怀揣用汗水堆出来的工钱返乡团聚。给孩子添新衣、为过节置年货、为餐桌备佳肴……一份工资背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盼。穿梭街巷的外卖员、脚手架上的建筑工、忙前忙后的服务员,农民工和我们互称兄弟,连得这么紧、离得那么近。让他们顺利拿到工钱,荷包满满、喜气洋洋地踏上回家路,是党和政府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
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约有3亿人,是重要的就业群体,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临近年关,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叠加,欠薪问题易发多发。近日人社部启动“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送来及时雨、注入强“薪”剂。这些年,从制定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规,到持续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从建设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到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一金三制”全覆盖、实运转,国家始终保持治理欠薪的高压态势。应该看到,欠薪问题表面是劳资纠纷,实际涵盖了用工制度、市场秩序、管理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必须多部门协同发力、综合施策治理,共同为农民工撑起“护薪伞”。
根治欠薪是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是兜牢民生底线的必选项、必答题。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既看得见群众疾苦、又看不得群众疾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耐心细致周全,做好暖“薪”文章。分类解决欠薪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基层处理困难的重大欠薪问题,采取领导包案、提级办理等超常规举措推动解决;对已发生欠薪特别是恶意欠薪的有案必查、有罪必究,涉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侦办。加大多部门联合惩戒力度,和企业资质挂钩,和银行信用挂钩,让没有诚信、昧着良心的欠薪企业“一处违法、四处碰壁”。
根治欠薪重在加强日常监管和源头防治,贵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强固治欠长效机制。要盯紧盯牢工资支付流程,形成全过程监管闭环,将欠薪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畅通维权渠道,在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农民工集中的工业园区、农民工输入地设立流动服务站,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欠薪案件优先受理,让农民工苦有地方诉、事有地方管。同时,引导农民工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劳动合同,面对权益侵害勇于说“不”,用好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等“工具包”,保护自身权益。
农民工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财富。企业与农民工是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保障农民工权益,不是给企业加“包袱”。及时支付工资,农民工积极性就高,自然会“用心投票”,为企业带来更健康、更长久的发展动力。可以说,保护农民工权益,就是关心企业的前途命运;稳定农民工队伍,就是稳固企业的发展根基。用工企业要树立“善待农民工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多为农民工想想,哪怕资金周转困难,也尽可能做到紧己之手,松农民工之所得。只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双方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才能真正让农民工摆脱忧“酬”、时时安“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