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时政速递 > 正文

信息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5G基站总数455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端口数3022万个;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4.1%,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拔地而起;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十四五”期间,网络强国建设蹄疾步稳,信息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赋能作用日益明显,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国5G实现了从“建得好”到“用得好”、从技术驱动向价值牵引的跃升。一方面,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首发全球规模最大的5G—A商用部署,推动5G—A产品体系日益丰富,300多个城市开启5G—A赋能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创新步伐持续加速。“我国已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稳步推进,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

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底座,高质量数据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有力保障。“我国已初步建立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数据资源规模质量持续提升。”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局长温锐松介绍,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ZB),已形成医疗、工业、教育等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335个。

“我们已经与5个国家实验室和10家央企达成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合作意向,并以应用为牵引,在具体场景中发挥大模型价值。”中国电子云高级副总裁黄锋告诉记者,公司推出了全链路AI解决方案——中国电子云·新星,打造“3+3+N”产品服务体系,提供涵盖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等产品,建立由AI战略咨询、交付、课程组成的服务体系,从数据到模型再到应用服务,让客户真正将大模型“用起来”。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5G通信网络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为大模型训练、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提供了强大支撑。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则为技术创新提供广阔的试验场和应用空间,形成技术、市场相互促进的创新生态。这些都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政策与国际合作所负责人王常青说。

赋能作用日益明显

“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转变,加速形成以科技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14亿条,初步构建工业模型语料库。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

谢少锋介绍,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我们在典型案例征集遴选中发现,北京一家平板显示企业利用大模型一键生成排产计划,产线排产时间降低了75%。”

同样在显示行业深耕多年的TCL华星,近年来利用大模型技术将生产效率提升20%,材料开发周期缩短30%。“2023年,我们发布了显示领域第一款大模型产品——星智大模型,经过多次迭代现在已经是3.0版本,应用于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各个环节。”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告诉记者,在经过海量优质数据训练后,星智大模型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逻辑问题和多步骤推理任务。

未来,星智大模型将成长为TCL华星研发与制造的“最强大脑”及AI Agents(智能体)中心,调度仿真、设计、流程优化等多类型Agent开展协同工作,实现通用工作、专业工作、创新工作的多场景AI赋能及深度参与,全面提升TCL华星的智能化水平。

在王常青看来,人工智能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等全流程深度赋能,推动生产效率实现质的跃升,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普惠效益持续释放

“十四五”期间,得益于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应用创新发展,以及政策大力支持与引导,网民规模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此外,我国持续深入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宽带边疆”建设,提升边疆地区网络供给能力,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截至今年6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69.2%,较“十四五”初期提升13.3个百分点。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渗透融合,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环境控制等加快普及,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正加速从“盆景”走向“风景”。

“我们累计建设了116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稳定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智慧农业技术装备从研发到制造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征集发布了200余个农业农村信息化典型应用案例。”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说。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在政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6年以来,已实现521万项服务事项和3.6万多项高频热点服务应用的标准化服务;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断扩展,覆盖更多地区和人群,互联网医疗从最初的线上复诊、药品配送等,逐步拓展到在线问诊、健康管理、医疗知识普及等多个领域;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全民学习渠道持续拓宽……网络强国建设始终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处,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