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2022年12月24日,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前身——中央歌舞团成立70周年、东方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回信,充分肯定其创建70年来取得的艺术成果和积极贡献,勉励大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崇德尚艺,守正创新,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对集团新时代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今后艺术创作生产指明了根本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创作引领时代的文艺精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创作出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弘扬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是国有文艺院团的核心任务。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和政治先进性的表演艺术“国家队”。作为有着70多年历史的国家院团,有着深厚的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传统。从《白毛女》《荷花舞》《孔雀舞》《红绸舞》再到传唱几代人的经典作品《绿叶对根的情意》《边疆泉水清又纯》等,集团老一辈艺术家围绕时代和人民之需倾力创作,打造出众多经典作品,赢得了广泛赞誉,为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迈入新时代,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不忘初心,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近年来,持续推出了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努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陆续创作了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舞剧《唯我青白》《天下大足》、音乐剧《将进酒》《大江东去》等系列优秀作品。特别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北宋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源泉,实现了文物“活化”利用和把美术作品搬上舞台的跨界融合。这部作品深刻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自2021年首演以来,已在国内外70余座城市演出超700场,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中国版权金奖等多项殊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事例,是集团在新时代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用文艺服务人民的优秀代表。

着力开展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弘扬时代精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立足文艺“国家队”定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以黄文秀为原型、浓缩记录中国扶贫战线的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以“时代楷模”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的音乐剧《绽放》,以雄安新区为题材的音乐剧《星辰》以及讴歌改革创新生动实践的音乐剧《潮起东方》等。这些作品,紧扣时代脉搏,萃取当代题材,展现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

崇德尚艺、弘扬正道,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

党的文艺事业,关键在人,人才是党的文艺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德艺双馨,德在艺先,文艺作品体现了创作者的德艺修养,创作者的德艺修养更决定着文艺创作的水平和质量。培养一支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演职人员队伍,是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重要工作。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注重传承弘扬老艺术家艺术精神,积极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坚持深化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青年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制作人培育计划,着力打造艺术家和制作人两支关键队伍,选拔出舞蹈、声器乐、编导等领域43名青年骨干文艺人才,为艺术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实施以剧目带人才,坚持“出作品”与“出人才”相结合,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平台,开辟人才培养新途径。近年来,孟庆旸、张翰、吕亮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舞蹈中心荣获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称号。

传承文化交流传统,做新时代的“文化使节”和亮丽“文化名片”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自建团之初的中央歌舞团、东方歌舞团,就承担着展示中华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职责使命,一代代艺术家以艺术精品搭建友好沟通的桥梁,发挥了“文化使节”的独特作用,成为新中国的亮丽“文化名片”。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色完成多项重大国事外事活动,参加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文艺演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丝路同行》文艺演出;赴乌兹别克斯坦举办“中国文化日”文艺演出、赴朝鲜参加“中朝友好年”开幕式文艺演出;《青绿》选段参加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联欢会;成功组织《只此青绿》《诗忆东坡》驻华使节专场演出,展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风采。

以艺通心,持续推动文艺精品“出海”,在新时代继续履行好开展文化交流使命、助力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的重任。《只此青绿》《诗忆东坡》先后赴美国、新加坡、土耳其、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巡演,两部作品在重要国际舞台上一次次成功亮相,彰显了中国文艺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探索其国际传播、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互鉴进行了积极实践,更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东方智慧与美学价值。

守正创新,发挥国有文艺院团示范作用,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揭开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明确要求,国有文艺院团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成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作为国家级转制院团,近年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系列改革。构建以艺术创作、各类演出、对外交流为主业,艺术教育、文旅融合、数字创新为辅业的六大业务板块。建立集团、一级子公司两级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项目制管理和总制作人制,从创排演出到运营加强全方位管理。发挥聚合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加强与地方政府、机构合作。特别是“只此青绿”文化IP影响力持续增强,电影《只此青绿》于2024年国庆档全国上映,取得了票房超5000万元的佳绩。音乐剧《飞天》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集团荣膺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跻身首都文化产业纳税大户15强,入选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最佳案例,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