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养士和客卿制度,即国君和贵族选拔有学问、有才干的人,供养其生活用度,让他们提出政治谋略,或授予官职。齐国建造公馆,招聘上千优秀人才讲学交流,其中不乏淳于髡、荀子等大家名家;燕昭王筑高台,置黄金,礼聘天下贤士,著名的有乐毅、邹衍等。纵观天下历史,智者迭出,精彩纷呈,蔚为大观。以史为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优促优,方能贤才辈出;“信赏以劝能,刑罚以惩恶。”有功必赏,正向激励,方能激发干事热情。
“优者奖”重在奖励优者。贤才乃优者,即实干者、实绩者,这是评选的导向。要充分认识“优者奖”制度的创新是对“能者上”的深化,“优者”选得对不对,直接关系到选人用人导向是否正确。若在评优环节让“伪事者”“躺平者”“利己者”或南郭先生钻空子充数,则会让真正苦干实干的干部寒心、添堵。因此,应明确选优推优评优标准,握好“尺子”,用好“激励棒”,为干部精准“画像”,在重实干、重实绩标准上下大力气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精准识别优秀者,坚决淘汰“官油子”“两面人”,让奖优落到优者身上。
“优者奖”重在搭建“舞台”。让优者更优,就是要用其所长,要将其放在能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的岗位上,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发挥效能,根据个人特长和岗位要求选用干部,实现人岗匹配,让其扬长避短,充分展示干部才华。坚持任人唯贤,不仅要把好干部识出来、选出来、用起来,更要量才而用,激活识人、选人、用人这池“清泉”,以“清泉”冲刷掉“砂砾”,冲洗出“珍珠”,让更多实干“者”有资格“参赛选优”,让更多优秀者在“舞台”上尽我所能。
“优者奖”重在拓宽路径。“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奖优要奖到的“优者”心坎里,坚持定期奖励与及时奖励、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集体奖励与个人奖励相结合,让好干部受尊重、有前途、得实惠。明确对优秀干部给予奖励,不光是“能者上”给位子,还要用好正向激励,对拔尖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做好“疏浚引渠”,做活人才“引育留用”。拓宽培优育优路径,树立公平公正的激励理念,将“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关怀鼓励”相结合,充分用好干部职级晋升、转任、调任等政策,立足优者现状和实际需求进行奖励,让优者切实正视荣誉、珍惜荣誉、捍卫荣誉,让优者在干事创业路上“百舸争流”。
“优者奖”重在形成争优风气。“优者奖”是干事创业的“风向标”,是引领创先争优的“动力泵”。用好“优者奖”能在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形成“学习优秀、看齐优秀、争当优秀”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尚。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复兴靠人才,提质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大批优秀干部挺身而出,而“优者奖”正是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的核心“驱动”。要把牢“优者奖”的关口,大力开展宣传引导,释放“奖好一人,照亮一片”的正向激励效应,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总之,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这是对实干者、实绩者的奖励,“优者奖”是伟大时代、伟大事业、伟大民族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广大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现实需要。作为各级组织部门,更要准确把握“优者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让优者常优,让争优蔚然成风。
(作者:王洁,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