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媒体视角 > 正文

公益践行科教兴国战略 助力新时代女性科技人才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并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进行整体谋划。

2018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三星共同发起“探知未来科技女性培养计划(CWDF-SAMSUNG STEM GIRLS)”公益项目(以下简称STEM GIRLS)。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创新工作坊、探究型学习活动,方案实践以及交流活动,以PBL(项目制学习)为核心培养理念,逐步提升学生的领导力、创新力、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等。五年来,从“厕所可以是美的”到“家庭厨余堆肥装置”,从“塑料餐盒回收处理装置”到“为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而设计的智能电子相框”——STEM GIRLS从社会问题和群众需求出发,确定命题和科学实践方向,并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科技兴趣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据统计,STEM GIRLS每年与全国200余所学校合作,累计培养学生4600多人。

 切实贯通“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公益路径

强国必先强教。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坚持从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该校先后共有49名女生参与了STEM GILRS项目。STEM GIRLS注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科学化、系统性路径。基于时下社会问题,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选题调研、资料查阅和群众访谈,在汇总调研结果、听取专家和学校意见后,反哺社区,评估项目研究价值,最终确定项目命题方向。项目学生在专家和学校的指导下,扩充对命题的基础理论学习,并真正开展实践活动。

2020年,项目学生针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设计了一款生态环境管分的APP。随后,妇基会在此APP基础上优化升级,并在“母亲水窖-绿色家园”公益项目中进行了实际应用。该项目对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也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育人”的思路指导下,STEM GIRLS项目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服务实践育人事业,以助力实现增强青年女性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推动实践育人公益项目模式的打造。

链接科技创新与生产生活 加强青少年科学意识、科学理论和科创实践的结合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STEM GIRLS与社会各界力量联合,引导青少年将创新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科技发展深深根植在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中。项目帮助学生认知社会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科技解决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作出尝试性实践,所选择的课题和实践多数以现实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对青少年科学思维的养成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当地稀缺的资源,虽然当地多数家庭都有水井,但水质无法得到保证,耕种也常因此受到影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STEM GIRLS成立时就与之合作,并始终伴随项目的成长和发展。2018年,中科院专家团队与STEM GIRLS项目学生着手帮助库伦旗农户改造用水系统。团队采集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形成了可提升用水效率的“污水回填灌溉与滴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亲身参与了项目实施——搬地砖、通水渠、挖渗井。改造后,用水系统提升了当地的耕种效率,间接促进农户每年增收5000元。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性。STEM GIRLS公益项目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把培养青少年女性科技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切实的行动探索与国家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化要求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发展实践,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王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