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生态文明 > 正文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北海创新红树林保护措施 发展保护两不误

 人民论坛网讯(记者 王博)近日,人民论坛网记者随“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广西)”采访团走进了北海市红树林生态保护区。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潮涨时没进海里,潮退时浮出水面——长在陆地和海洋过渡地带的红树林,是一种奇特的生态系统。

红树林(1)小

红树林 人民论坛网 王博 摄

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近年来,北海市把保护和发展红树林作为建设“美丽北海、生态北海、宜居北海”的重要举措,精准施策,积极开展生态保护行动,各项保护管理措施明显加强,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红树林湿地资源。至2021年底,北海红树林资源面积已达4210.99公顷,占广西红树林面积的45.1%。目前,北海记录到鸟类种类已逐步增加至467种,相较于2018年增加了12种,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以及环志鸟、黑翅鸢、褐翅鸦鹃等十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创新治理措施,提升生物多样性

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小(1)

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 人民论坛网 王博 摄

在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范围内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的调查,又针对性地对红树林湿地进行恢复。自主培育南方碱蓬、阔苞菊等生长速度快的植物,对潮间带有很大的修补作用,弥补潮间带生态恢复办法的空白。如今,通过对冯家江流域的生态治理,有效提升了冯家江的水质,对下游的银滩、金海湾红树林等区域的生态治理和提升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1)小

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 人民论坛网 王博 摄

在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通过各种公益活动,采取滩涂补种、生态景观林带等工程建设,保护区着重对残次、断带和宜林滩涂地进行生态修复。随着保护区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众多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蛇以及稀有的中华鲎、沙虫等物种在此繁衍栖息,海洋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保护区工作人员俸凤说:“这片红树林能起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当红树叶落到湿地,给湿地的动物提供食物及营养。湿地小动物通过分解落叶为红树提供营养,鸟类又以湿地小动物为食,这样就形成了属于红树林的生物链。”

标准化建设助推绿色发展

近年来,北海市把标准化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长效支撑手段,坚持实施标准化战略,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2018年12月18日,“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认为2018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自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紧紧围绕标准化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和主要任务,严格按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要求,结合实际扎实推进金海湾红树林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对金海湾的生态发展、绿色消费等有了明确要求,对保护开发及综合服务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坚持科普教育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创新“旅游+生态”模式,成为了推介北海“生态立市”的绿色窗口。

保护区与社区共管,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环境治理更要注重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使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不被割裂成“生态孤岛”,北海市先后出台《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北海市关于加强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规定(试行)》《北海市红树林保护条例(草案)》《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等法规,形成了社区共管这一全新的保护理念。通过与社区及周边地区有关部门加强联系,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建共管,在发展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事业的同时,引导周边村民合理利用红树林生态资源获取收益。

北海银滩(1)小

北海银滩 人民论坛网 王博 摄

如今,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周边渔村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乡村胜景:村庄掩映在清水绿树间,渔民享受优良生态红利,办起渔家乐、搞起乡村游,安居乐业,带动就业超1000人次。

今天的北海水清岸绿,白鹭翩翩,游人海滩上嬉戏拍照,真正做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专家快评】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 关成华重视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价值

绿色发展的衡量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全方位展现了绿色发展的特征。绿色发展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在发展的同时维持好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而这个系统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不仅提供食物和消费等直接价值,还与生态系统稳定有密切关联,拥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区域气候、吸收污染物等间接价值,在缓解气候变化、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