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生态文明 > 正文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短视频:深入三秦大地,这堂“思政课”有点不一样

人民论坛网讯(记者 宋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前不久,陕西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随“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绿动陕西新画卷”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深入西安、渭南、延安三市,在三秦大地郁郁生机的生态美景中,上起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从文艺石井,到生态潼关,再到秀美南沟这堂“思政课”和在教室里讲有什么不一样?

鲜活实例让思政课教学素材在现实中“活”起来。在鄠邑区石井街道看栗峪口村、蔡家坡村如何通过深度融合绿色、生态和文化资源,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的乡村振兴路,感受别样“诗画鄠邑”;在黄河、渭河与洛河三河交汇处一览黄河生态美景,了解潼关湿地保护情况,在岳渎阁感受陕西东大门从黄土坡到绿色长廊的十年绿化成果;走进吴起,看漫山遍野绿树成荫,林业经济硕果累累,见证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的“林海”奇迹,聆听老区人民为了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艰苦奋斗的生动故事……

陕西师范大学学生赵梓涵在谈及此次活动时说,“在退耕还林展览馆,见证了黄土高坡由黄到绿的蜕变,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把绿色发展理念传承下去。”

“我还没有来过延安,以为这里还是黄土高原的景象,但这次来到这里,看到绿水青山的景象,让我非常震撼。”陕西师范大学学生陈恺怡感慨道,“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于退耕还林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勇气,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也要争做生态环境保卫者。”

一幅幅生态美景,一串串真实数据,成为了最鲜活的教学材料。打通书内书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这堂开在绿水青山间的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身临其境中获得感悟、增强认同,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

学思践悟思政教师如何通过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实现“知”与“行”的切实统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例如,在此次美丽中国之行中,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杨永浦通过带领学生亲身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如何惠及当地居民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她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理论知识,达成知行合一的效果,也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水平。

“在以往的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我都有涉及到实际案例的研究和讲授,但是带学生亲自到实地考察还是第一次。”杨永浦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去检验和发展平日里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从而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谈及今后的教学规划时,杨永浦表示此次的实践活动也给了他巨大的启迪。他认为将实践环节融入其中,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也希望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一线,并通过把基地讲解、案例分析、学生感悟、师生互动等环节有机结合,充分实现“学、思、践、悟”四个维度的整体协同育人。(文字:宋畅 视频制作:宋畅)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