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讯(记者 王博 宋畅)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联合指导,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林业局、央视网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绿动陕西新画卷”网络主题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启动,8月10日,人民论坛网记者随采访团走进了渭南市潼关县。
岳渎阁 人民论坛网 宋畅 摄
岳渎相望、千古潼关。潼关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北靠黄河,南依秦岭,黄河由此自北东折,是我国古代著名关隘之一。近年来,潼关县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为引擎,打造秦晋豫金三角生态文化旅游新高地,走出了一条文旅兴县的“表里潼关路”。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里”
潼关县通过实施黄河和渭河干流南岸裸露直观坡面植被恢复、沿线堤岸防护林恢复提升、沿线退化防护林修复、沿线村镇森林乡村防护林建设、沿线低效经济防护林提升改造、沿线道路防护林绿化美化6大工程,构筑陕西东大门生态屏障。2021年采用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补植补栽,坚持“谁的地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树随地走,让利于民,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共栽植侧柏、连翘、山桃等苗木3.2万株,逐步实现了沿线裸露直观坡面绿色全覆盖。
黄河湿地 人民论坛网 王博 摄
同时,潼关县成立了湿地恢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湿地管理保护机构。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县上下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黄河湿地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围绕湿地保护工作,开展了生态环保排查整治、重点区域执法检查、临界河流生态监管、湿地风险隐患监督检查等系列活动。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湿、湿地封育和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常态化整治”以及“黄河湿地生态保护”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湿地范围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每年冬季成千只白天鹅从潼关湿地一路迁徙到河南三门峡天鹅湖越冬。
以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潼关路为“表”
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潼关县聚焦“打造秦晋豫金三角生态文化旅游新高地”这个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山水潼关、人文潼关、健康潼关”三大建设。
潼关古城 人民论坛网 宋畅 摄
突出古城景区龙头带动。古城景区二级集散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及内部装修,户外温泉全面提升,青少年运动基地、黄金小镇等项目有序推进。大力实施A级景区创建,累计创建3A级景区5家(即杨震廉政博物馆、万盛园酱菜博物馆、岳渎景区、马趵泉景区、古渡口景区),4A级景区一家(潼关古城景区)。
助力乡村振兴。当地编制了《潼关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桃林寨桃花、西廒村梅花、庆丰村樱花、上善村蔷薇花、秦王寨月季花“五朵金花”乡村特色旅游,在旅游路线铺设购物专柜销售南马粉条、西廒小米等优质农产品,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
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推进景区业态升级,建设文化产业基地2家,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个,增加肉夹馍、黄金首饰、酱菜等特色产品供给,有力提升了文旅产业综合效益。
潼关县通过“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把潼关古关、古城、古战场,大山、大河、大沟壑,黄金、黄河、黄土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意潼关、画意潼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