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媒体视角 > 正文

刘亚明:保持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潜心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

“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同样的,一个优秀的文艺作品,于“内”,要承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于“外”,要潜心艺术创造,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将艺术精神、历史视野、时代感知融于其中。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会被人们认同,是因为它所表现出的人物、环境或者事件,符合并唤起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体验。可见,文艺作品只有抵达人心深处,才能真正“成风化人”。新时代下,社会节奏加快,文化作品的表现形态也非常丰富,人们在网络上浏览着海量的信息,接受着各种优质文化的浸润,气质形象、审美趣味也在随着时代发展发生着改变。所以,这也给文艺领域的深度创新以及如何更加切合人民审美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油画艺术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历史,且参与到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也遍布世界各地。作为世界级绘画艺术的油画,因其拥有不分种族、不分区域的“大规模”受众,其艺术魅力可见一斑。当艺术家在创作油画的时候,对生活有极高的感受力是对艺术家的基本要求,不论走到哪里,作为艺术创作者,都要始终保持着对社会的好奇心。即便是行走在都市街道,通常艺术创作者也能发现普通人不曾注意到的点,这是作为艺术家独有的敏感与视角:穿行的车流与人流,闪烁的霓虹灯,甚至只是光影都能作为画家的描绘对象,很多作品的灵感便是由此而发,这是来自艺术家的双眼与内心对生活的敏感。甚至,音乐也能作为创作灵感,音乐的节奏感、旋律感其实正可以与绘画的形体、色彩相对应,一动一静,其实也是相通的。

作为一位艺术家,做到“高产”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在“高产”的基础下,让每件艺术作品依然能够打动人心,让艺术创作色彩缤纷地挂在墙上,令人驻足,使人思考,并产生共鸣则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作为艺术家,除了要精妙地掌握并运用好自己的艺术语言之外,需要倾注更多精力的是如何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融入到自己的创作灵感中,并且将独立思考的能力贯穿其一生,如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之路上才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优秀而深刻的作品。

(作者:刘亚明,系当代油画家、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

[责任编辑:常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