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两会国是厅 | 全国人大代表张宪省:让年轻人扎根乡村建设 用人才“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1646556308994

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

现场聆听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今年他最关注的问题仍然是乡村振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我认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因为人是带动城乡间技术、资金、信息、管理和理念等要素密切联动、深度融合的根本因素。人才聚集乡村,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张宪省说。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现脱贫攻坚以后,乡村振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更加需要一批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推广的农业科技人才,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业产业人才,一批具有开拓精神且懂市场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人才,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技术骨干,这些都是各级政府、高校、职业院校应该关注和加强的重点。”张宪省说,目前,我国存在乡村人才数量不足、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需求严重脱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分配激励保障制度等方面不够完善的问题,农民工、大学生、农业企业家回流农村偏少等困难,这些都亟须解决。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畅通人才科技下乡的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健全完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乡村人才。

作为一所农业高校,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培养支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例如,开办“齐鲁学堂”,通过“3+2+3”本硕博一体化模式,打造拔尖型的人才成长沃土,招收公费农科生为基层订单式培养农技推广人才,开设振兴菁英班,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等,这些举措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张宪省坦言,我国当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由于传统观念和现实的因素,农业院校在招生当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二是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是部分农科生的招生规模偏小,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还不相符;四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还不够,科教协同育人的力度还不够。”基于这些因素,张宪省建议: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地方农业高校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人才服务;在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中持续扩大部分农科生的规模,并全部纳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库,同时给予涉农专业毕业生创业税收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学生加入“三农”队伍;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共赢的合作机制,加大驻地政府对涉农高校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力度。

“关于如何让年轻人扎根乡村建设,我认为,一是环境留人,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建设的力度,创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事业留人,大力引导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让年轻人觉得有舞台,有奔头,用事业把年青人留在乡村;三是感情留人,打好乡情牌、乡愁牌,用感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四是政策留人,通过政策倾斜,金融支持,职称评定等举措,保护好、激发好乡村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张宪省说。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