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天津中沙泰达工业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管学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全球经济下滑。面对复杂的环境,做好“一带一路”上的产业布局,对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抗风险能力十分必要。
近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努力,技术和产能不断进步,特别在高铁、钢铁锻造、电力输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已形成局部优势,具备了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充分利用已有海外园区资源,主动有序地融入“一带一路”所在国的本地化、国产化产业布局、产能合作,突破常规贸易方式受阻的挑战,共享发展的机遇和成果。以保持和加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保障经济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加强一带一路产业布局?国家相关部委成立专家小组,依据“一带一路”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对适合双方优势产业融合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一国一策”研究。
以拥有技术和产业优势的所在省、市主导,以全国资源对应所在国经济环境、资源进行深化研究,制定产业布局规划。
组织、引导和支持国内龙头企业“外循环”产业发展。以产业链规模和局部核心竞争力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驻外机构主导与当地政府建立多层次的产业发展协商机制,协调企业与政府关系,促进优势产业与本地资源融合。
建立培育期扶持政策。设立跨境产业基金,鼓励金融等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境外业务发展,为园区内产业培育、产能合作提供前期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