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检验领导干部为民情怀的根本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坚守为民情怀,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彰显领导干部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体现共产党人崇高的使命意识与为官从政的为民情怀。新时代,领导干部坚守为民情怀,要做到切实满足和实现为民的物质生活追求,精神文化需要和自由全面发展。
为民的物质生活追求。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决定了人类首先必须满足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需要。”人的物质生活追求是人的最初需求也是生存需求。所以,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丰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也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关注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在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既要着眼于绝大多数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要求,尤其观照倾听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
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社会和精神存在物,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内涵丰富,包含“求知需求,娱乐需求,审美需求,道德需求和信仰需求”。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个性需求,适时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尊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为创造有思想深度,理论深度,伦理内涵的文艺作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品质化需求。新时代,领导干部要为面向大众的具有时代特色,伦理精神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网络文化的综合治理。
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涵三重伦理维度,即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职业选择,特长发挥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生存发展空间,社会交往范围等),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德性涵养等)。而这也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尺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领导干部坚守为民情怀,就要注重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需求,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法治环境下的民主秩序,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政治正义和社会正义,营造公平正义的和谐良善社会环境。(赵顺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