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法治论坛 > 正文

让脱贫攻坚精神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未来五年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巩固拓展”和“有效衔接”的科学内涵,在思想和行动上让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激发奋发向上的“精气神”。脱贫攻坚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脱贫攻坚不仅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更是积累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脱贫攻坚精神展现出的是对梦想的坚定,是对事业的奋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砥砺前行,继续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增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自觉性。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上的“破冰”锻造勇立潮头的能力。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中,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强化知难而进的“硬担当”。知之不难,行之惟艰。脱贫攻坚伟大壮举,折射出的是一种无畏的拼搏、对困难的一种挑战。脱贫攻坚的胜利,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克难攻坚、顽强拼搏的结果。没有“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奋勇拼搏,就没有震撼世界的“人间奇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蓬勃向上的朝气、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于担当,勇往直前。“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趟深水区”,牢固树立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责任、不脱监管的思想,保持投入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天地之大,黎民为先。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要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当充分认识到,民生问题,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政府,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乡村振兴中推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必须跑出赓续奋斗的“加速度”。“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十四五”时期与“五年过渡期”高度吻合,要以“巩固”为基,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拓展”为要,抓住实质性致富引线;以“振兴”为标,扭住有效性衔接主线,真正把“过渡期”做实做强,才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脱贫县,更要“扶上马送一程”,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合理把握乡村振兴的节奏、力度、时限,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蹄急步稳中跑步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昆明市西山区财政局 姚露)

[责任编辑: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