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时政速递 > 正文

两会国是厅|徐丽桥委员:多措并举解决城乡就业困难

65783291d1537cacedf9a2ca223ffc2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文化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徐丽桥 (照片为受访者独家提供)

受2020年全球疫情、经济增长不稳定、产业线上化和智能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就业压力增大,因失业造成家庭和个人的收入减少、生活拮据、还债紧迫、心情焦虑及其向社会释放的风险可能会上升。对此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并防患于未然。

当前面临的劳动力就业困境,一是多因素影响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全球产业链阻断,经济恢复预期不稳定,加上制造和服务智能化会持续替代劳动力,结果可能造成每年失去约500万个就业机会。二是应届毕业生待就业规模增大。2021 年需要就业的应届毕业生规模空前巨大,估计在110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2021年应届毕业生909万人,2020年未就业的毕业生100万到150 万人,以及选择在国内就业的留学回国人员。三是中年就业人群关注度不足。2020年,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提供大量政策性就业岗位,但对工作经验丰富的大龄就业者并没有政策倾斜。四是农村农业就业空间狭小。农村土地不能为利用农村劳动力要素提供创业和就业的理想组合条件,是农村就业空间狭小和就业困难最主要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就业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成为引发社会风险的新原因,因此需要有新的思路和针对性措施防范风险。为此,建议:

1.将失业率作为地方保就业保民生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将解决就业困难与谋求经济中高速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将其看成最重要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解困经济工作。由国家统计局和第三方调查机构客观地对各个城市和地区的就业、收入和生活质量等三项指标进行实时精准监测,并进行公布。

2.保护和建设扩大就业的微生态。国家对企业劳动者的年龄分布作出强制性规定,企业内员工的年龄分布必须符合国家人口年龄分布规律,符合行业内技能发展年龄分布规律,解决就业年龄歧视问题,并根据行业特点进行政策细化。适当保留和保护实体商业、餐饮街巷和社区,完善城市市郊农贸、建材、杂货等市场,宽容对待地摊就业,允许游商串街走巷。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可以考虑适当放开对社会举办幼儿及老人教育培训、文艺培训、非遗传承培训、群众体育健身培训等方面的限制,以容纳更多就业。

3.土地要素相互组合形成创业就业的生产力条件。盘活城乡闲置和低利用土地,将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与促进创业就业结合起来。淡化建设用地指标管理,对已有的建设用地,放宽放松规划用途管制,用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用地向农民创业就业倾斜,鼓励农民利用荒地坡地,扩大农民对农村土地要素使用、建设、创业、经营、就业和收益权。鼓励城镇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闲置低效率土地,创造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