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时政速递 > 正文

两会国是厅|刘家成委员:加强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教育 提高全民艺术鉴赏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制片人、导演刘家成 (2)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制片人、导演刘家成(照片为受访者独家提供)

制约中国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观众欣赏水平不足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欣赏水平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文艺投资的流向,影响了文艺创作的导向。比如现在影视作品的拍摄中,投资方为了迎合市场都要求创作方使用流量明星,不考虑角色的适配度,甚至为此不惜修改剧本,牺牲整部戏的品质。不改变这一状况,打造更多文艺精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缺乏根基,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年轻人是文艺消费的主力,是文艺创作极力想迎合的一个群体,但该群体艺术欣赏能力堪忧。有些年轻人对文艺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并不关心,只是盲目的追星,形成了“饭圈文化”。一些阴柔之气弥漫、性别特征模糊、作风浮夸的明星受到过分的追捧,给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和风气带来了十分不良的影响。年轻观众群体的审美倾向一旦形成,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改变,最终会造成全社会各个年龄段观众群体欣赏水平的普遍下滑。很显然,从娃娃抓起,提升年轻观众群体的艺术素养和欣赏品味,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年轻观众群体艺术欣赏品味低下,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缺失直接相关。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小学教育中,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考试成绩很早就计入中考、高考,但音乐课、美术课等艺术课程并没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导致其严重边缘化,很多学生高中毕业后还不会识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力也基本不存在。而且既有的艺术教育也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和家长在各种钢琴班、古筝班之中疲于奔命。

艺术教育不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还可以调节心理和情绪。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上音乐欣赏课、美术欣赏课、影视欣赏课,是一种难得的休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利。同时,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艺术教育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建议以提升艺术素养和鉴赏力为目标全方位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在现实操作中明确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程课时标准。要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开设艺术欣赏课,内容主要是优秀影视音乐美术作品欣赏等。艺术欣赏课每周建议保证两到三节,总时长不得少于90分种。

(二)明确课程质量标准。为防止学校开设课程后不重视质量,简单地随便放些电影应付了事,建议对课程质量进行重点考核,最好明确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定期(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均可)对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质量进行评估考核。

(三)考核评估中要引入学生评价指标。艺术教育质量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估艺术教育质量时,设计学生评价指标,形成健全的反馈机制。

(四)与经费挂钩。建议在全国层面出台政策,将艺术教育考核结果与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挂钩,奖优罚劣,形成有效的压力传导机制。

作者简介:刘家成,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制片人、导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副会长,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导演作品:《铁齿铜牙纪晓岚》《我的二哥二嫂》《傻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向阳而生》《石头开花之青山不负人》等,多次获得飞天、金鹰及白玉兰优秀作品奖。2018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18年荣获第五届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