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时政速递 > 正文

两会国是厅|李萌娇委员:数字化助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李萌娇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辽宁省委副主委,辽宁省本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萌娇(照片为受访者独家供图)

我国农业在经历了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正向以信息为生产要素,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应用为特征的数字农业迈进,我国农业科技迎来数字科技深度融合的变革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2020年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出台《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18年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都对数字农业进行安排部署。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只安排部署一年的工作,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整个“十四五”乡村振兴谋篇布局,制定框架,部署政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等内容,数字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新的生产要素。数字农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源泉,是农业发展先锋,将真正解决农业发展“最先一公里”问题。

农业数字化不仅给我国农业技术带来革命式的进步,还带来经营理念的革新和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流程再造、产业生态再造和市场格局再造。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业还存在家庭联产承包千家万户小农业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矛盾、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与农业集约化生产矛盾、农业粗放化管理与农产品提质增效矛盾、大众产品过剩与优质农产品短缺矛盾、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劳动力不足矛盾等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战略,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农业是一项前瞻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具有跨界、融合、创新、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无论是行政管理单位、监管执法机构,还是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急需一批管理、应用、维护的专业人才。要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开展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人才下乡活动,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数字农业建设和发展涉及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需要政府加强领导,整合农业农村、财政、发改、商务、科技、电信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要建立督办考核机制,在数字农业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建立推进数字农业建设的项目、任务、政策、考核“四个清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