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时政速递 > 正文

两会国是厅|全国政协委员刘昕: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

刘昕委员2

全国政协委员刘昕(照片为受访者独家供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刘昕带来了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的几份提案。适逢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刘昕表示,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迫切需要适应“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和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尤其是在我国开局“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迫切需要明确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对“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刘昕表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地区面貌和脱贫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国人来说是重中之重,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一直是国家实现代化的重要贡献者,但同时,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功能被不断削弱,已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迫在眉睫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十四五”规划将乡村作为工作重点提出,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视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更是当务之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刘昕从加快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一、农业规模经营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推动农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要立足小农分散的国情农情,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重视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模式多样的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济项目。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扶持现代技术装备社会化服务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户家庭承包地愿意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就流转,没有意愿流转的,可以创造共享现代技术装备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支持和培育规模适度、生产集约、效益明显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运用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双管齐下,是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的好办法。

第二、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是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基石。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最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刘昕提出,加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得力推手。随着居民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物流体系逐渐完善,我国农产品供应取得明显成效,但以信用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仍不健全,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安全隐患复杂多变。农产品标准化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产品增值的主要原因,目前许多农产品还没有标准,许多地区根据本地优势发展起来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都没有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机制仍不健全。刘昕提出,应进一步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机制,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第三、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刘昕提出,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要高度重视种业问题。要进一步重视开展系统的遗传资源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工作,强化种质资源遗传材料保存和活体保存、挖掘和利用,高度重视系统谋划建设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重视育种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视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联合体,重视建立长期稳定的种业财政支持保障机制,突破种源约束瓶颈,确保水稻、小麦等品种的竞争优势,缩小玉米、大豆、生猪、牛羊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扭转主要畜禽种源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推动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第四、推动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发展。饲料禁抗、养殖减抗、产品无抗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目标、新特征,任重道远。无抗畜牧业是实现真正的绿色畜牧业、有机畜牧业的基础,只有做到无抗畜牧业,才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寻找最佳组合的饲用抗生素替代物和无抗养殖新模式,对推动畜禽及水产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刘昕建议,国家要高度重视无抗养殖技术体系及系统工程重大项目攻关布局,对畜禽绿色安全无抗饲料饲养技术、治未病无抗养殖新模式、饲料加工新工艺、抗病防病新产品、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的畜禽良种选育技术、饲养饲喂新技术等给予重点扶持。畜禽产业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与管控技术,畜禽舍内外环境、饮水、饲料、畜禽粪污等以及人流、物流都可能是病原的载体,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消杀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养殖领域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建立完善兽用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和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工作,有效遏制复杂多变安全隐患。

人物简介:

刘昕:无党派人士,第十一、十二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知识界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参事;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农业组成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保健食品分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治未病功能活性物质研究,以及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系统慢性疾病天然药物筛选,纳米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系统工程研究,取得20多项标志性创新成果。二十多年来投身西部科技扶贫及药物资源探索,在西藏、青海、新疆及内蒙古极端环境建立科学工作站或试验基地开展可持续利用特色药物资源研究,其中多项标志性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近年主要致力于氢健康无抗生素养殖、纳米工程先进装备设计以及石墨烯纳米材料应用等前沿科学研究;主持及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获国家发明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项;已授权的国际及中国发明专利103项;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被中央统战部等部门评选为“十一五”期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