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昕(照片为受访者独家供图)
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建设中的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基础研究实力和前沿研究能力总体偏弱,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未来战略布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迅速走在国际前列,建议从整合香港的区位优势入手,构建一个符合国际要求的包括环境、规则、标准、机制等软环境基础条件的国际化创新枢纽形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吸引和集聚海外顶尖创新人才,为香港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未来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建设香港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创新型经济,不仅对破解香港深层次矛盾,实现香港再出发,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将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对推动与内地有序融合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圈高技术产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升级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为此建议:
一、发挥地域区位优势吸引和集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优势和人文优势,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体系和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区位优势,拥有国际一流的高等教育和良好科研基础设施研发条件,科研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重要的留学目的地之一,吸引全球优秀学生,还拥有自由开放经济体的优势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特殊作用,拥有中西方融合的生活环境等内地无法企及的要素,具有吸引国际化的创新智力资源的基础条件。
二、建设香港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创新型经济。由深圳东部沙头角中英街起,至西部深圳湾对岸的香港米埔地域,香港与深圳陆地接壤边境线边境禁区缓冲地带长度约25公里,深度为2000至2500米(由丘陵、小山岗、鱼塘等宽敝荒地形成自然阻隔),边境禁区缓冲地带面积宽阔,建议释放部分边境禁区缓冲地带用地建设香港全球科技创新高地。香港边境禁区缓冲带地域属香港土地,归香港管辖,人迹罕至,可考虑挪用一部分规划作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用地,不涉及香港土地成本昂贵问题。从整合香港一流大学体系和吸引全球顶尖创新人才以及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的能力等优势资源入手,将香港优势资源转化形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创新型经济,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并驾齐驱的发展新格局,有效提升香港经济社会的竞争力空间及其对国家的贡献。
三、融入国家创新体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结合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建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截至目前,香港共有16所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香港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应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进行重点布局并给予更大倾斜。预计在后疫情时期将出现海外人才回流的高峰,香港独特的区位优势可能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创新人才遴选提供契机。为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应高度重视与世界顶级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开展国际合作,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重大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重大战略布局,为提升香港迅速形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人物简介:
刘昕:无党派人士,第十一、十二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知识界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参事;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农业组成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保健食品分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治未病功能活性物质研究,以及抗肿瘤和心脑血管系统慢性疾病天然药物筛选,纳米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等系统工程研究,取得20多项标志性创新成果。二十多年来投身西部科技扶贫及药物资源探索,在西藏、青海、新疆及内蒙古极端环境建立科学工作站或试验基地开展可持续利用特色药物资源研究,其中多项标志性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近年主要致力于氢健康无抗生素养殖、纳米工程先进装备设计以及石墨烯纳米材料应用等前沿科学研究;主持及完成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获国家发明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项;已授权的国际及中国发明专利103项;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被中央统战部等部门评选为“十一五”期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