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时政速递 > 正文

两会国是厅|宋纪蓉委员: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宋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宋纪蓉(照片为受访者独家供图)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三五”期间,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得到国家重视,文物事业实现大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截止到2020年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5项,并列世界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位于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数以亿计的文物瑰宝和传统技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和载体。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058处,省级、市级等地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更为庞大。这些文物犹如金山银山,为地区文化传播、旅游业发展、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但前提一定是:先把它们保护好。只有保护好了,才能合理利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我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双周协商会调研和视察活动,亲身感受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有的地方“重申报、轻管理”和“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突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文化遗产工作水平和保护条件不平衡;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不足;对文化遗产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释放不充分;文化遗产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水平亟待提升;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政策举措亟待创新;文化遗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提高;全国文物机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两年赴甘肃、山西等地考察时,来到了莫高窟、云冈石窟等一批文化遗产地,并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将其代代相传。

文化遗产是人类极其珍贵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的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在国家立法层面,仅有《长城保护条例》,1987年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等其他5项在国家层面都没有立法保护利用。我们应在 “十四五”规划期间聚焦和突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制度建设,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法律体系。

我国是拥有光辉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国家,保存和遗留了丰富多样的革命文物资源。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在“十四五”期间,由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牵头成立“革命文物保护修复标准制定委员会”,制定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修复标准,真正达到保护修复后不失“原真性”。

2020年夏季,我国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方文物单位受到洪水威胁。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失,面对每年都会遇到的天灾,我们应加强各类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在“十四五”期间将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科学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和重点项目。

只有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文化遗产为载体宣传中华文明、讲述好中国精彩故事,才能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人物简介:

宋纪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故宫文物医院院长,研究馆员。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星火计划、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十余项科研项目。 

2006年7月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研究工作,“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等4项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档案的科学化构建”、“古书画修复、临摹、复制当中‘矾’的替代材料研究”课题和“养性殿西暖阁佛堂唐卡的保护研究”课题。正在进行“养心殿四大菩萨唐卡的保护研究”和养心殿专项“养心殿唐卡保护修复研究”。2009年提出建设“故宫文物医院”,与故宫博物院同仁们一起2016年建成故宫文物医院。同时,兼任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责任编辑:韩冰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