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两会”全媒体报道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将分别于本月22日和21日拉开大幕。今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特殊的时代背景注定今年的两会将会有诸多“非常”之处,其中,突发疫情下的应急管理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为更好地满足民众期待,同时为两会预热,人民论坛网近期推出【两会国是厅|代表委员谈“应急管理”】系列文章,集中探讨这一主题。本文为第一篇,欢迎读者积极参与互动。
积极构建社会化应急救援网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金后盾专用装备制造集团董事长 李彦平:应积极构建基于公民生命应急保障服务的安全桩和安全岛的社会化应急救援网络体系。通过建立智慧调度(大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调度、预警。通过移动终端APP,主要实现人员随时随地即时求助(被救援)和响应(救援)。同时,建议社会化服务和志愿者通过先进装备设备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建立非职业的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志愿者)群体网络,形成社会化应急救援专业体系。
对于即将到来的两会,我充满期待。我会把我们企业界的声音带到会上去,同时把党中央的政策及时带回来,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积极构建卫生系统“大应急”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吴凡:这次疫情再次警示我们,公共卫生安全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都密切相关,重视公共卫生建设不应只在疫情发生后,构筑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是最大的民生保障。
对于即将到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我会继续聚焦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上,不能仅着眼于满足医疗卫生体系需求,更应放置于整个大的社会管理架构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考虑。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人民医院院长 宋张骏: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极大考验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在医院层面,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医院从人才培养、硬件建设、物资储备等方面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在国家层面,要建设大型省、市级传染病专科诊治中心,并配备省、市级紧急医疗救援队。在群众层面,要建立三级预防体系,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加强群众健康教育,将预防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健康管理服务。
完善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原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 张野:今年我带来一份关于提高我国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的提案。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技术能力短期内无法弥补差距的前提下,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发现、处置能力,尽量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成为了现实而迫切的需求。
近年来,在中央网信办等安全主管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网络安全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发展向好,等级保护制度全面实施,各运营单位都制定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了相应的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整体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我国目前还未构建形成自上至下的国家级网络安全应急指挥管理体系,与现有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衔接还不够紧密,在应急处置职责划分、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队伍建设及实战性测试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对此,我的建议拟从几个方面展开:完善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全国性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处置平台,配套制定网络安全处置应急征用办法,研究开展必要的实战性网络安全测试。
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新强:即将召开的2020年全国两会上,我将提交多份议案,其中一份围绕着长江经济带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体系建设。
推动发展长江经济带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近年来,经济带各省市在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长江经济带省市密切合作,为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抗击战取得重大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构建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体系,将利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防结合、优化医疗服务举措,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质医疗供给、快速联动响应,高效协作应对风险,让更多人民群众受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王焰新:期待今后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有更多法治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领域有更多推进措施。目前,已准备《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法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保障社会稳定与人民幸福》两份提案,带上今年的全国两会。
加强县区以下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把应急管理关口前移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主任 章晓联:此次参加全国两会,主要将围绕如何提升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机制而提出建议。国家应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健全信息公开共享,建立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组织机构及机制,健全各级部门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建设一支强大的公共卫生队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专职队伍”和“机动队伍”;加强县区以下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把应急管理关口前移。
【资料来源:人民论坛网 长江日报 长城网 新民晚报 西部网 证券时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