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发展的核心,已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共识。近年来,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众多,一次次敲响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警钟。这些问题的发生,绝非仅仅源于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而是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失衡在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的集中爆发。建设“健康中国”,防范化解公共卫生领域重大风险,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畅通“精准预见风险、从容遇见风险、准备再见风险”全周期管理,抓住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建设这个根本,从体制机制上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防患于未然机制的治理制度体系。
精准预见风险:搭建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瞭望台”
防患于未然机制建立的基础是精准预测,关键是治本。所谓预见就是通过超前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采取预先防范的措施,阻止风险的恶化甚至向危机和灾难转化。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必须构建防患于未然的治理机制,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对、末端处置转变为“治未病”的主动治理、超前谋划。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风险自觉,做到超前研判风险、精准预见风险、有效识别风险、科学评估风险。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涵养风险文化,将预防关口前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定期预测研判协商制度,避免小病酿成大疫、小问题变成大危机。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由单一性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向派生叠加的综合性风险演化,见微知著、见叶知秋,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掌握有效防范应对重大风险的战略主动权。建立区域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监测中心,在区域层面创新医疗、医保、医学协同机制,定期开展短期、中期及长期重大风险问题的预测,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定期预测的方法学,形成风险预测的系统技术工具,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支撑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定期监测、预测和预警。针对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问题,分类分级分区精准评估,梳理公共卫生重大风险清单,确定“危险源”,超前研制并发布治本策略,支撑科学决策。建立城市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调查、普查、排查、督查常态化制度,探索第三方风险调查与评估制度、风险白皮书公开报告制度和风险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从容遇见风险:研制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决策集”
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全周期管理要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需要健全的治理系统进行科学决策,需要高效的服务部门提供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服务,需要高水平的智库机构支撑科学决策。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问题的预测与治理,最终是要落实到政策执行中。学术研究如何科学指导实践、转化应用到实践中,这是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回答的问题。要健全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议程设置系统、风险决策系统、专家咨询建言系统、政策执行系统之间有效衔接机制,完善重大风险治本策略研制方法学,形成相应的技术工具,提升风险决策质量,改善专家建言渠道,提高执行效能。构建城市公共卫生重大风险战略决策分析平台,为城市政府部门提供动态、及时、便捷的决策咨询服务。针对城市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问题的治理方案,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进行优化、评价,在此基础上,探索有效的风险治理工具体系。建立系统性、整合性的疾病风险信息和大数据收集、综合分析机制,将风险信息搜索与沟通过程整合进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监测预警、准备、响应和处置、恢复等过程环节之中,从源头上预防疾病传播扩散。建立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决策的权力、责任、问责对称制度,健全医疗救治、疫情防控、应急保供衔接配合联动机制。
准备再见风险:构筑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防护网”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挑战和考验城市治理体系的内在自我调适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危机学习能力和协同防控能力。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既要强调行政空间分级管理、属地管理,更要重视超大城市和城市群地理空间整体治理、协同治理,织密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点、线、面全方位无缝隙协同防控的要素网络。
第一,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群防群治网。防患于未然机制需要全系统、全社会的协同努力。依托基层社区群众参与,运用这套社会动员治理机制,提高大城市基层社区内部各种社会力量协同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体行动能力,及时阻断公共卫生重大风险向其他风险转化的通道。
第二,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知识宣教网。以社区为依托加强国民健康风险教育,构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知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知识宣教进小区、进楼层、进家庭,推进公共卫生风险普查、风险沟通、风险教育社区行动,筑牢突发疫情防控社区安全网。
第三,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重大风险依法防控网。从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的战略高度,强化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多部门联动协同,增强从终端食用、中端市场交易、初端猎捕和运输等环节全链条公共卫生风险依法防控的制度执行力,打掉需求侧、交易侧、供给侧的风险空间。
第四,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跨区域、跨部门联防联控网。必须构建跨部门跨区域应急管理互助协作长效制度,从各自为战、松散、碎片式的现状整合为相互协同的风险和危机治理综合体。健全跨区、跨城、跨省疫情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支援和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五,织密织牢传染病防治救治的人财物基础网。健全公共卫生风险防范、突发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有效衔接制度,强化救治医疗队伍建设、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建设和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储备基金制度建设。
第六,织密织牢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组织系统学习网。健全风险和危机善后的学习、再评估、再研判、再预测治理机制,把风险和危机的“全周期管理”打造为一台永不休息、持续改进的学习机器,时刻准备有效应对下一场风险和危机。
(作者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