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时政 > 干部论坛 > 正文

从扶贫干部“怨怼”贫困户看扶贫中的“辩证法”与“方法论”

近日,云南的一位扶贫女干部“怨怼”贫困户的视频真是火了。视频里,这位女干部对贫困户说:“幸福不是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大房子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吗?”言辞虽然有些激动,但大多网友都明白这是一种“激将法”,是一种善意的“怨怼”,获赞无数。这位扶贫干部不仅点出扶贫工作中“等靠要”的痛点问题,同时也道出了扶贫中的“辩证法”与“方法论”。

主观或客观的致贫因素影响着格局。帮助贫困对象摆脱贫困,扶贫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既是手段,就要讲究方式方法,摸清贫困人口的“底子”,斩断每个致贫的“根子”,是扶贫的核心所在。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准确把握对象,把脉问诊才能对症下药。若贫困是因意外或不幸等客观因素陷入生活困境,帮扶“救急”的效果肯定很好;若贫困是由于“等靠要”的懒惰等主观因素形成的,就要在扶志上下功夫、在扶心上下猛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决定变化的因素、外因是决定变化的条件,外因要经内因而起作用。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首先要处理好“要我脱贫”还是“我要脱贫”的关系。“我要脱贫”的信心、斗志、精神、收获与“要我脱贫”肯定大不相同。扶贫干部“恨铁不成钢”的“狠话”,就是想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唤醒“沉睡的狮子”,树立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去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

扶贫先扶志的辩证思维关系到成败。精准扶贫,关键在人。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必须先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增强其提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的“脱贫自信”。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教育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形成“信心自觉”。若扶贫不扶志,即使一度脱贫,再度返贫的概率也可能很高。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若扶贫不扶智,扶贫就缺乏底气,知识匮乏、后劲不足等容易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形成恶性循环。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实施“志智双扶”,树立“人穷志不穷”的精神。

思路与方法的科学运用关系到成效。脱贫攻坚的成效关键在思路与方法的运用,扶贫干部的“怨怼”,揭示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的痛点,同时也指出了贫困户正确的脱贫思路。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那些距离贫困户最近的扶贫干部,扶贫思路与方法的研究确定,要多听听扶贫干部的心声,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分类施策。要把握好精准帮扶与普惠政策的平衡,保证扶贫资源有效利用,促成同一的扶贫成本收获更好的效益。别误把帮扶措施视作政府慈善,要把贫困群众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创造”。。

扶贫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在实践中不仅要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更要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要像这位扶贫女干部一样,在扶贫过程中做思想工作,在做思想工作过程中扶贫,把握好扶贫中的“辩证法”与“方法论”,这样才能取得扶贫工作实打实的成效。

(浙江省龙游县民政局 陈兴荣)

[责任编辑: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