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彬做客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
人民论坛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 王卓怡)“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打造一支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表明了毫不动摇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提升了各界对经济发展向好的信心。3月12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彬做客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与政府工作报告,畅谈汉能移动能源控股在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带领下创新发展的经验体会。访谈内容简要整理如下:
科技创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汉能为能源革命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强国发表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讲话,“创新”一词频频出现。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科技创新有“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左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也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
汉能是一家真正具有核心科技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汉能将薄膜太阳能芯片植入各种载体,打造了汉瓦、汉墙、汉路、汉纸、汉包、汉伞、汉车等系列产品,赋能建筑、交通、可穿戴装备,让万物发电。从1989年创立到2019年的让万物发电,汉能用飞速的成长展示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智慧,展示了全国工商联咨询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先生作为创新型企业家的战略远见。
自2009年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以来,汉能就一直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突破。汉能创始人李河君主席认识到,未来能源的竞争与传统能源相反,不是资源的竞争,而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能源。2012-2014年间,汉能先后收购了Solibro、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Alta Devices四家拥有领先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海外公司,走出了一条 “并购全球核心技术——消化吸收、整合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驱动战略,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铜铟镓硒(CIGS)和砷化镓(GaAs)技术,迅速占领了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制高点。核心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也逐步从海外转移到国内,装备国产化、团队本地化取得快速进展,量产装备整机国产化率已接近100%。
技术的优势,还得益于一套有效的方法路径。多年的创新实践中,汉能已形成覆盖战略、研发、技术、管理、人员培养等多个维度的创新体系。去年,在汉能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团队的努力下,单结砷化镓电池转换效率超过其它技术路线理论极限水平,短短一年内两破世界纪录,最高达29.1%。汉能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攻克100多项难题,通过50多项安全性和可靠性测试,在国内率先推出薄膜太阳能发电墙“汉墙”解决方案。汉能德国子公司Solibro团队全年专利申请922件,在核心装备端首创“技术秘密+防御性设计+旗舰专利”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保护。预计2019年,汉能计划申请专利数量达20000件,平均每天60件,领跑行业。
目前,汉能拥有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人员超过2000名,囊括全球铜铟镓硒技术之父Mr. Lars Stolt先生,拥有近30年的薄膜电池研发经验、共获得16项美国专利的Scott Wiedeman先生等国内外先进半导体和太阳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目前,汉能已将薄膜发电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户用电子产品、可穿戴装备、无人机等众多领域,打造了汉瓦、汉墙、汉路、汉纸、汉包、汉伞等一系列创新产品,革新了外界对于太阳能应用的认知。汉能已在内部根据不同产品路线,孵化了21个独角兽公司,将在细分市场大有作为。通过薄膜太阳能技术创新和产品落地,传统的集中供电的传统模式被打破,“人造叶绿素”般的薄膜太阳能赋能生活多维脉络。
能源的科技创新直接推动能源产业的升级换代,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支撑。以汉能移动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助力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随着汉能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将不断拓宽移动能源的布局及层次,为世界能源转型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势在天地同力,企业家是引领创新的关键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讲话强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在重大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成果转换服务国家战略,取得显著成果。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引领创新的能力。汉能之所以科技创新能不断取得突破,能在移动能源领域处于全球“领头羊”位置,关键在于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先生的战略远见与创新引领。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工厂、高楼拔地而起。伴随经济繁荣,电力需要与日俱增,缺电已经成为当时的社会问题。中国各级政府果断出台政策,鼓励建设小水电站,允许小水电站围绕电站建设区域电网,设立小水电供电区。借此机会,汉能创始人李河君主席成为了第一批投身清洁能源的民营企业家之一,并相信清洁能源是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
2002年,李河君主席带领公司和云南省政府签约,承建金安桥水电站,汉能集团作为民营企业不被人看好。1981建成的葛洲坝是举全国之力,而金安桥水电站的规模是葛洲坝的1.1倍,三峡的六分之一。2011年3月27日,200亿的投入,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千瓦机组实现并网,金安桥水电站成为了国内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金安桥水电站的建成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用电状况,也见证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勇气,增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信心。汉能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除此之外,人们更佩服李河君主席的远见。
2006年,李河君主席当选为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接触到了当时风头正劲的光伏行业。两三年间,太阳能发电成本从3–4元钱降到了1元,光伏产业的技术迭代速度让人吃惊,汉能看到了清洁能源的未来。2009年,汉能拿出全部家产,投资一百亿美元进军薄膜太阳能领域,引起业内哗然。彼时太阳能市场主要分为两种,占据90%市场的晶硅太阳能,拥有轻、薄、柔特点的薄膜太阳能。汉能却选择了薄膜太阳能。汉能相信,薄膜太阳能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技术迭代,未来薄膜的转换率也必将超过晶硅。2012至2014年,汉能通过全球技术并购与整合,打造了从研发到装备制造再到终端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在移动能源领域开启了一个万亿级市场。
今年全国两会话题中,汉能和清洁能源不断被媒体广泛关注报道,成为舆论的热点之一。移动能源的前景如何?正如李河君先生在2019汉能全球创新大会上所说,势在天地同力,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国运往前走,作为移动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汉能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更加强大,成为推动世界能源变革的创新旗舰。
“两会国是厅”文图音视频融媒体栏目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出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围绕两会热点问题邀请代表、委员与各界领军人物访谈对话、纵论国是,已连续推出多年,被有关部门高度肯定与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全国两会报道中的权威品牌栏目,广受关注。今年3月12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再次重点推荐“两会国是厅”栏目。更多访谈内容详见人民论坛“两会国是厅”融媒体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