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
【习近平两会金句】
1、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4、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专家点评】
舒勇(知名当代艺术家、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化符号
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不仅为我们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也树立了标准,艺术家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艺术家要用自己的艺术为国家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的超级文化符号,这是我的责任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运用“艺术语言”,以高水准的艺术创作能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让中国故事更好地赢得世界认同。这就要求艺术家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创作中既要表现独具魅力的中国“个性”,又要具备与世界共鸣的国际“共性”,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文化表达和文化符号,润物无声地推介中华优秀文化。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值得每一位艺术家深入学思践悟,艺术家只有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才能真正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资料来源:新华网 人民论坛网 资料整理:赵光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