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城镇兴区” 促进达川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达川区抢抓城市发展黄金机遇期,紧紧围绕建成“达州中心城市核心极和川东北经济强区”的发展定位,奋力推进“一核两副三片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改革开放创新促进”三大战略,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兴区”目标,促进达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坚持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基本构建以主城区、亭子新城、空港新区为核心,石桥、麻柳为副中心,东部、西部、南部三大片区多极支撑的城镇总体发展格局。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达州市南城中心组团、三里坪人文生态区、石板百节连片区域以及亭子新城等12个城市组团规划,总体规划面积156.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01.8万。全面完成乡镇总规修编,编制新村聚居点规划1830个。加快城市新区拓展,达川区主城区“六大组团”建设顺利推进,基本建成了达川商贸物流园区,相继启动翠屏山片区二期、小河嘴片区、河市物流园区以及空港新区等6个新区的组团开发建设。突出城市道路主骨架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缓堵保畅”、城市建设民生实事工程,着力加快构建“四纵三横一带”城市道路网络。先后建成三里坪新区干线道路12条,打通7条城市断头路;启动小河嘴片区南北纵向主干道和“五桥一路”等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市“三化”“五治”工程 ,建立保障体系,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一是强力推进城市“三化”“五治”工程,推动城市交通、生态建设和公共功能提档升级。实施Ⅱ、Ⅲ级城市雨污管网改造,完成城区通达路和滨江带亮化工程,开工建设三里坪滨水公园、城市文化体育公园和雷音铺休闲公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0个。启动城区小街小巷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二是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自2008年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来,全区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累计开工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3494套,建成3236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593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600套。从2018年开始,达川区将分步启动实施翠屏山片区、小河嘴片区、七里沟片区、仰天湾片区、河市片区、空港新区和15个重点小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三是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强化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增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建筑业总产值年均达60亿元以上,无一例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为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镇、区域中心镇和特色镇,石桥镇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加快小城镇的道路、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推荐工作,为推进达川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以“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和“达川区城市副中心”为引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城镇兴区”暨城市发展、城市“三化”、缓堵保畅、“五治”工程要求加快推进麻柳、石桥两个副中心的开发建设。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2100万元,公共服务设施投资1000万元,就地吸纳农业人口4124人;完成产业发展建设投资3900万元,辐射带动县域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亿元,辐射带动县域吸纳农业就业人口5000人。

随着达川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一核两副三片多极支撑”战略的大力实施,到2020年,达川区将基本形成“主城区—城市副中心—区域中心镇—重点镇—一般镇(乡)—中心村”多点多极支撑的城镇梯度发展体系,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43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突破40万,城镇化率达到52%。届时,一座崭新、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将呈现在公众面前。

(作者为人民网记者)

责编/韩冰曦

[责任编辑:韩冰曦]